證券時報記者 王蕊
在過往定價邏輯遭遇重挫,市場新共識尚未完全建立的當下,什么資產才是下一階段的核心信仰,估值與盈利哪個才是下半年的關鍵追蹤指標?上市公司基本面又在發生著怎樣的變化,在不確定的市場中如何尋找下一個確定性機會?
時值立夏,各家券商研究所也熱火朝天地忙碌起來,扎堆舉辦的中期策略會透露著“百家爭鳴”的味道。綜合來看,盡管一些研究觀點對下半年國內市場經濟復蘇進程略有擔心,并繼續提醒高估值板塊的均值回歸壓力,但大部分分析師都不約而同地提到,部分高景氣行業或將出現盈利增長所帶來的上漲機會。
下半年經濟如何復蘇
在方正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周君芝看來,碳中和等因素或仍導致上游大宗商品存在供給約束,但上游價格能否順利傳導下游的關鍵在于下游需求能否起得來。如果需求能夠起來,則有兩點變化:第一,價格順利向下游傳導;第二,政策將會因為下游價格變化而發生調整。
“未來需求修復重點將更多落腳到服務消費,加上出口和地產維持韌性,我們看好需求進一步放量。”周君芝預計,隨著經濟全面修復,后半場最值得關注的變量是貨幣政策的邊際變化,其中海外看點在于美國Taper信號釋放時間,國內看點則在于銀行間流動性邊際收緊。
但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認為,2021年美國經濟復蘇走向過熱是全球最大的確定性,國內仍存在著地產韌性、消費恢復等方面的不確定性。預計下半年,國內經濟微回落+國內PPI高位+美國Taper預期發酵的組合,將帶來國內經濟周期中典型的“類滯脹”窗口——貨幣政策難有明確方向,資產價格波動提升,權益主線以盈利為本,債券主線以平淡為本。
她說,A股市場中,估值是主要股價波動的來源(長期看,美股市場盈利是主要波動,估值比較穩定),所以大部分時間估值比盈利波動更為主導股價。只有在類滯脹期,ROE格外重要,應當是主導投資選擇的核心變量。而當下邁入類滯脹期,正是要切換這種思維的時候。
對此,張瑜給出的建議是,整體指數層面難有大機會,心態需放平和;超額流動性繼續下滑之背景,令估值壓力客觀存在;正途只有一條——將ROE等核心盈利指標作為投資標的選擇的主要抓手。
與此同時,開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牟一凌則表達了對于估值的擔憂。他認為,就全市場而言,以盈利消化估值本身并無難度,但疫情造成的歷史未有之估值分化正面臨回歸的壓力。高估值往往是對于未來理解能力群體自信的交易結果,因而均值回歸具有歷史必然性,但不具有時點必然性,這需要以基本面環境發生改變為前提。
但他也提到,基本面的確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現在中下游處在毛利率高位回落、訂單增加的格局中,增量利潤往中上游分配是客觀規律。當下出口型企業的“交付義務”仍然在增加,意味著出口高景氣仍有望持續,全球產業鏈在重塑過程中也為中國企業捕捉、創造更多機遇。景氣擴散、信心修復和信貸資源的重新分配,將驅動制造業進行資本開支。
循著盈利錨定機會
“我們可以大膽預見,中國的證券市場已經走出了長期在3000點上下震蕩的格局,積極擁抱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資本的共識。”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所長楊均明表示,本次市場調整已經接近尾聲。從更長時間看,這種技術性調整只是小插曲,中國資本市場正處于黃金發展階段。
楊均明認為,本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是世界上主要經濟體的不斷放水,以及疫情引起的供需混亂和錯配造成的,盡管目前還不好判斷最后的影響程度和時間,但隨著疫苗的普及,世界經濟漸漸步入正常軌道,這些因素也將消除。
“當前A股市場正走向成熟,未來走出長牛慢牛行情的條件已經開始具備。”對比海外成熟市場,國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燕翔指出,本輪全球經濟復蘇方興未艾,預計商品價格上漲將持續到四季度,而通脹對增加企業盈利的影響比抬升利率更大。
燕翔判斷,2021年基本面重要性遠大于流動性。二季度后,A股市場會有年內第二波主升浪行情。結構上看,中國優勢競爭企業依然是長期投資方向,不會受通脹和流動性變化太大影響,短期通脹交易機會可關注周期和金融。
方正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胡國鵬認為,雖然估值承壓,但盈利上沖動能也不可小覷,建議投資者關注高景氣和低估值兩條線索。具體包括:竣工邏輯下的地產后周期機會,尤其以建材、輕工為代表的建安產業鏈;受益于經濟回升、庫存回補,以及制造業產能擴張邏輯下行業維持高景氣的鋼鐵、有色金屬、化工等板塊;銀行、保險等低估值板塊的均值回歸機會。
而基于之前類滯脹的宏觀環境的判斷,張瑜同樣建議選擇估值極低、業績下行風險較小的板塊,如公用事業(水務、水電類)、非銀金融;或者選擇估值適中甚至偏貴,但景氣有改善空間的板塊,如銀行、家電等;對于食品飲料、休閑服務,盡管類滯脹期業績有改善空間、股價漲幅相對靠前,但考慮到當前估值已經較高,可能需要做一定的擇時、擇股。
牟一凌則表示,配置方面可遵循以下三條主線:一是鋼鐵、鋁、煤炭、化工(化纖、PVC、純堿、鈦白粉);二是銀行(低于1倍PB為主)、建筑、房地產、保險、交通運輸(公路、集運);三是以“順周期”為線索挖掘中小市值板塊,主要涉及機械、電子、計算機領域。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