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劉偉杰:10月14日,由中國證監會主辦的國家扶貧日“資本市場脫貧攻堅論壇”在京舉辦。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在脫貧攻堅戰中一直發揮著積極獨特的作用,包括“綠色通道”政策、“一司一縣”結對幫扶、以及加大對“三農”和扶貧等領域的支持力度等。對此,本報梳理了相關政策,并采訪了業內專家進行點評和解析。
■本報記者 蘇詩鈺
10月14日,由中國證監會主辦的國家扶貧日“資本市場脫貧攻堅論壇”在京舉辦,中國證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趙爭平在會上表示,要優化“綠色通道”政策,促進貧困地區優勢產業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13家企業通過“綠色通道”政策首發上市,累計募資74億元,另有66家擬上市企業正在籌備上市工作。
發揮資本市場獨特作用
可以說,資本市場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具有一定的特色,發揮著獨特的作用。證監會也在積極參與制度創新,以精準扶貧為手段,形成了多層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精準扶貧格局。2016年9月出臺《中國證監會關于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對貧困地區企業在首發上市、新三板掛牌、發行債券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做到“即報即審、審過即發”。
2018年年初,證監會發布公告稱,對于《關于延長證監會IPO扶貧申報期限的提案》,建議將“即報即審、審過即發”政策申報期限延續到2025年,對新疆、西藏、甘肅、青海等特別偏遠的貧困地區給予更加優惠的條件。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部副主任卞永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幾年,為了服務脫貧攻堅,資本市場開辟了多個“綠色通道”,大大縮短審核時間,提高了這些企業的融資效率,降低了融資成本,為貧困地區融資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這些措施帶來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首先是促進了這些地區實體企業的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通過加快股權和債券融資,不僅改善了它們的融資結構、財務結構,為企業加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更重要的是優化了企業的管理,提高了技術創新能力。
卞永祖表示,其次,給貧困地區帶來了優秀人才。貧困地區往往金融活動不發達,通過資本市場扶貧,在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的力度的同時,也給貧困地區帶來了金融人才、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為這些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另外,重要的是提高了人們的收入水平,加快貧困地區脫貧。最近幾年我國脫貧的速度非常快,根本原因在于當地經濟的發展,而這與當地龍頭企業、上市公司以及金融服務的增加都密不可分。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政策來看,主要在于面向貧困地區的資本注入,包括對貧困地區掛牌企業的扶持和對擬上市優質企業落戶貧困地區的引導。資本市場融資功能的助力,能夠以資本帶動產業發展,進而創造就業、整合資源,產生一定的產業集群效應,為貧困地區帶來有力的經濟發展引擎,是授之以漁的長久之計。
在盤和林看來,資本市場服務脫貧攻堅多措并舉,既能夠為貧困地區的本地企業帶來直接融資的便利,同時有利于引進優質企業,為區域產業發展注入動力,產生一定的市場孵化效應,進而推動資本與產業的良性循環。具體來看,資本市場“綠色通道”對優勢企業的引力,將加速以當地資源、技術為根基的產業鏈發展,在緩解企業融資困境的同時,促進區域內不同產業的合作分工,提升區域發展競爭力。
加快貧困地區企業上市步伐
那么,下一步在脫貧攻堅方面,資本市場扶貧將關注哪些方面?盤和林表示,資本市場扶貧在提供“綠色通道”的同時,應嚴防上市公司在政策便利下的短期投機行為,應從長遠角度考量企業本身的競爭性、成長性和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治力度。同時,應注重扶貧政策的讓惠于民,引導資本市場稅制的進一步完善,發揮財政、稅收的再分配作用,鼓勵上市公司對貧困地區技術、資源的開發,培育和利用。
卞永祖告訴記者,資本市場扶貧對于我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重點針對那些在貧困地區扎扎實實、勤勤懇懇經營的企業。同時,由于科創板對于企業上市的門檻更低,也要加快貧困地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的步伐。
上海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院政策研究員、上海財經大學量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曹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建議開辟上市公司再融資“綠色通道”,全力支持產業扶貧。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需要出臺政策支持上市公司加快再融資開展產業扶貧。同時,要堅持依法合規、精準扶貧的原則,在嚴把質量關的前提下,支持貧困地區企業。引導和支持上市公司、行業經營機構完善產業扶貧機制,推動貧困地區產業資源與資本市場對接,促進貧困地區優勢資源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為脫貧脫困注入內生動能。進一步提高行業社會責任意識,調動和凝聚行業力量,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完善精準扶貧工作機制。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