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可交換債發行數量、規模分別較2018年93.10%、75.17%,今年再度呈現持續增長態勢。2013年至今,國內共發行可交換債3526.24億元,公募發行1107.7億元,私募發行2418.54億元;共發行280只可交換債,公募發行24只,私募發行256只。
“政策層面鼓勵、融資門檻較低、投資人進可攻退可守,這些綜合優勢使得可交換債券供需兩旺、發展火爆。”有多年可交換債投資經驗的易知(北京)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裁魯萬峰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股市向好,可交換債迎來難得的發展窗口期,預計發行的強勁勢頭將延續。
小眾融資工具升溫
可交換債券是指上市公司的股東依法發行、在一定期限內依據約定的條件可以交換成該股東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債券品種。按照發行方式,可分為公募EB和私募EB。
2013年10月14日,曉程科技第三大股東武漢福星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發行“武漢福星生物藥業有限公司2013年中小企業可交換私募債券”(簡稱“13福星債”),發行規模2.57億元,票面利率6.7%,這是國內第一只私募EB,而國內第一只公募EB則是寶鋼集團于2014年發行的“14寶鋼EB”。
滬深交易所于2013年、2014年發布可交換債相關細則后,這一相對小眾的融資工具開始進入投資者的視野。但真正獲得上市公司大股東、投資人青睞,則在2016年以后。
“可交換債最初幾年發行規模停滯不前,其中既有市場的因素,也有政策的因素。”一位專業從事可交換債的投行人士指出,對于發行人而言,可交換債既是一種融資方式,也是一種減持股票的手段。“上市公司股東減持新規之后,大股東減持通道受限,通過可交換債減持就受到了歡迎。”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近年來可交換債市場發展較快,2015年、2016年國內分別發行了32只、71只可交換債,發行規模分別為223.65億元和674.29億元。2017年、2018年、2019年國內可交換債發行規模分別達到1172.84億元、464.88億元和814.31億元,而2020年1月份可交換債發行規模就達到了108億元,去年同期為4.8億元。
即便如此,可交換債在其他直接融資工具中也顯得頗為“小眾”。
追捧背后目的不一
雖然可交換債募資的絕對規模較小,但這種融資工具卻極大地解決了上市公司大股東的種種痛點。
1月23日,運達科技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成都運達創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運達集團”)發行私募EB的計劃獲得深交所批準。按照計劃,運達集團擬發行面值不超過3億元私募EB。
“我們此次發行可交換債是為了融資,投建軌交產業相關項目。”2月13日,運達集團一位負責該項目的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自發布可交換債發行計劃后,公司已經陸續接到了一些投資人的洽談電話。“但目前軌交行業處于發展上升階段,集團對上市公司運達科技的發展前景看好,希望有更多戰略投資者認購,與上市公司一起發展并獲得相應的回報,而不是僅僅作為財務投資。”
事實上,上市公司發行可交換債目的不一,有的發行人以融資為目的,也有不少發行人意在減持套現。
魯萬峰稱,從發行方的角度來看,上市公司大股東此前多采用股票質押的方式融資,但自去年監管層嚴控股票質押融資以來,加之減持新規限制,他們的減持通道越來越少。而可交換債受限制較少,因而成為大股東較好的一條融資或退出通道??山粨Q債發行門檻較低,以公募EB為例,其財務指標要求上市公司最近一期期末的凈資產不低于15億元或者最近3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6%。此外,發行人的凈資產、可分配利潤等指標要求亦不高,私募EB的發行條件更為寬松。不僅如此,可交換債在融資成本、質押率、融資到位速度、換股溢價等方面都有優勢。當然,從發行人角度而言,可交換債也不是想發就能發。一方面,只有法人股東才有發行資格,自然人股東不能發債;另一方面,近年來的債券違約風暴使得投資者對可交換債的發行人資質要求越來越高,發行失敗的案例越來越多。因此,上市公司大股東必須圍繞債息、質押增信措施、換股價及其下修機制等方面合理設置偏債性或偏股性條款,以贏得投資者信心,確保順利發行。
對投資人而言,可交換債“下跌持債、上漲換股”的機制優勢,可以讓投資者避免擇時和倉位困擾,可進可退,降低投資風險。2月12日,先導智能發布公告稱,其大股東發行的可交換債已經開始換股。記者注意到,該可交換債6個月鎖定期后就已實現換股退出,最新換股收益率逾44%,年化收益率90%。2019年,“16牧原02”轉股標的牧原股份,轉股期平均股價60.24元,轉股平均收益364.10%,轉股最高收益率高達520.57%。
魯萬峰認為,隨著我國加大直接融資規模等政策推動,可交換債未來將延續增長態勢。目前,已上報交易所發行可交換債的公司有55家,潛在發行的數量更多。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