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包興安
12月16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結算”)發布《關于貨銀對付改革正式實施并進入過渡期的通知》(簡稱《通知》)表示,貨銀對付改革自2022年12月26日正式實施并進入過渡期。專家表示,貨銀對付(DVP)制度正式落地,讓境外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
《通知》表示,自2022年12月26日起,《結算規則》所有條款正式實施,《結算備付金管理辦法(2022年5月修訂版)》除差異化最低結算備付金比例外都正式實施。貨銀對付改革過渡期為6個月。《通知》要求,各結算參與人于2022年12月24日前做好業務和技術上線準備,確保DVP改革平穩落地、順利實施。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本次改革順應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需要,落實了證券法實施貨銀對付結算的要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通過制度改革踐行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
DVP是國際市場普遍采用的基礎制度,用于保障證券交易達成后錢券足額交收,降低本金風險,其本質要求為證券交收與資金交收相互關聯。目前,歐美國家、日本、中國香港等成熟資本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均采用了DVP制度。
多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實行“T日證券過戶、T+1日資金交收”的結算模式,T日證券過戶為無條件過戶,證券過戶和資金交收不掛鉤。經紀和融資融券業務通過第三方存管、全額保證金、交易前驗資驗券等制度達到DVP本金風險防范的效果,但自營和托管業務的結算制度仍需完善。此次改革在保持經紀和融資融券業務結算模式基本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對資金缺口相關證券設置標識的方式建立了證券交收與資金交收之間的關聯,在自營和托管業務中,實現了DVP。
建設銀行托管表示,“本次改革的一大亮點便是牢牢把握住了DVP改革‘證券和資金的交收互為條件,實現本金風險防范’的核心,增強了結算體系風控能力。相關安排亦為托管人這類結算參與人加強對客戶的風險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據,進一步強化了結算參與人的風險管理能力,降低了結算參與人的結算風險。”
本次DVP改革堅持立足我國資本市場的特點和實際,堅持走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發展之路的基礎制度改革道路。在制度設計上,改革“變”的是自營和托管業務的結算制度,在自營和托管業務中建立證券交收與資金交收之間的關聯;“不變”的是投資者現有交易結算習慣,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均不受任何影響。在推進方式上,此次改革秉持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指導思想,采取了模擬期、過渡期再到全面實施的有序漸進安排,確保市場各參與主體充分理解資本市場中國特色的DVP制度和業務規則。
中信證券表示,此次DVP改革在增強結算體系風控能力的同時,充分尊重了市場各方現有的交易結算習慣,特別是個人投資者的交易結算習慣。第三方存管、交易前驗資驗券等制度,已經保證了經紀、融資融券業務結算風險完全可控,本次改革并不涉及這類業務,意味著包括2.1億個人投資者在內的經紀業務客戶的證券交易完全不受影響,無需作出任何調整。
據了解,DVP改革項目2018年啟動后,中國結算先后開展了5輪調研,聽取市場機構建議,并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專家進行溝通交流,經過多次完善,最終完成了方案的設計。
富時羅素表示,此次A股DVP改革方案中“打標識”“多批次交收”等關鍵環節的實施達到了國際市場通行的DVP效果,能夠有效幫助境內外投資者在投資A股時減少交易對手風險。
匯豐中國證券服務部總監鐘詠苓表示,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有意愿參與A股市場,近年來境外投資者和國際指數公司曾多次呼吁中國資本市場建立國際成熟市場通用的DVP制度。DVP改革的正式實施,一方面回應了境外投資者的訴求,另一方面進一步夯實了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提升了市場整體的風險防范能力,符合境外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期待,讓市場投資者特別是參與我國資本市場的境外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有助于讓更多的境外投資者了解中國資本市場、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深度參與中國資本市場,有助于更好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
(編輯 喬川川)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