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萌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三年來,同步推進“增量”和“存量”改革,覆蓋面更廣、包容性更強、吸引力更強,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特色愈發鮮明,成為助力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的新高地。
創業板“增量”公司表現亮眼。注冊制下高科技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占比高,支持未盈利企業上市,增強板塊包容性和覆蓋面,為各類創新成長企業提供更高效直接融資支持。
創業板“存量”公司做優做強。創業板持續支持存量公司用足用好再融資、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資本工具,助力產業整合和轉型升級,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注冊制“增量”公司表現亮眼
成長動能強勁
創業板注冊制公司規模穩步擴大,涌現出中偉股份、華大九天、江波龍、湖南裕能等一批創新成長的“中堅力量”,并在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持續發力,“增量”公司成長動能強勁。
截至2023年7月31日,創業板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發展至近500家,數量占比近四成,總市值超3萬億元,占板塊整體市值超25%。新上市公司中,近九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超五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市值在100億元以上的達52家,其中,千億市值的公司有2家,超70家公司在上市后實現市值增長。
注冊制改革也進一步提高了創業板服務具有較強創新屬性、良好成長性創新創業企業的能力,吸引了更多科技創新企業。截至7月31日,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合計市值占比近50%,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公司市值占比超30%。此外,注冊制下市值排名前20名的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15家,占比75%。
“作為研發驅動型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受益于注冊制下清晰的規則以及透明的審核程序,公司在今年完成了創業板的掛牌上市,成功解決了公司階段性發展的資金難題,所募集資金將在技術創新、產品結構及市場布局等方面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優勢。”曼恩斯特董事長唐雪姣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創業板注冊制下新公司借助政策優勢和資本助力實現穩定發展。截至7月31日,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2022年平均實現營業收入21.39億元,同比增長14.88%;超460家注冊制下新公司實現盈利,占比超95%;超220家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近50家凈利潤增幅大于50%。廣聯航空、萬凱新材、蘭衛醫學、瑞豐新材、湖南裕能等20余家公司凈利潤增幅超過100%。
研發投入為新公司業績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2022年,注冊制新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合計超300億元,平均研發投入超6000萬元,同比增長超20%,70余家公司研發投入增幅超50%。其中,新能源產業鏈公司湖南裕能研發投入4.56億元,增幅達467.47%;瑞豐新材研發投入1.04億元,增幅122.84%。70余家注冊制新上市公司研發投入三年復合增長率超30%,超六成新公司研發投入三年復合增長率達10%以上。
中偉股份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道,在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中,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2020年至2022年研發投入分別為2.7億元、7.69億元、9.29億元,公司將前沿基礎研發、企業技術中心、中偉研究院、研發車間、測評體系構建成“五位一體”高效的研發體系,培養了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形成了多項核心技術。
另外,在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相關產業上市公司活力十足。2022年,50家新材料產業公司實現營業收入超1500億元,同比增長超60%;69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公司實現營業收入超900億元、實現凈利潤超70億元;39家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10.88億元,同比增長14.41%;19家新能源產業公司實現營業收入近260億元,同比增長11.17%。
唐雪姣表示,創業板優質產業的集聚效應逐漸顯著,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加強,不僅提高了公司的品牌影響力,而且受益于科技創新資本的賦能,為公司的技術研發及產能擴充提供了充足的發展資金。
賦能“存量”公司做優做強
資本工具提供有力支撐
高成長、高創新企業有其自身特點,在登陸資本市場后要持續成長壯大,離不開一套與之相匹配的市場支持機制。創業板在再融資、并購重組同步實施注冊制,打造更加靈活的股權激勵及員工持股計劃制度,通過三大資本工具積極賦能“存量”公司,為企業上市后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再融資助力企業做優做強。創業板實施注冊制以來,共530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再融資注冊生效,擬融資金額5584.32億元。今年以來,截至7月31日,創業板累計105家上市公司再融資注冊生效,接近去年全年121家的數量。企業性質方面,民營企業占再融資主流,2020年至2022年,民營企業融資數量占比分別為82.77%、77.77%、88.13%。今年以來再融資數量占比89.77%。
當升科技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公司上市后于2017年、2021年兩次啟動再融資,共為江蘇當升鋰電材料技術研究中心、當升科技(常州)鋰電新材料研究院募集資金超6.5億元。這兩次再融資為公司南通、常州兩大技術研發中心的建設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保障,有力支持了公司基礎研發、產品測試、量產應用等技術創新活動開展,為公司后續保持技術優勢、引領行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中,已有38家公司通過簡易程序實施再融資,其中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三大領域的創業板公司累計申報簡易程序22單,占比57.50%,涉及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多個行業。
重組市場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作用進一步凸顯,交易結構更趨合理。支持民營企業借助并購重組做強主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積極服務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助力產業結構優化、構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
注冊制實施以來,截至2023年7月31日,累計23單創業板重組項目注冊生效,交易金額合計383.69億元,超70%項目標的資產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超70%項目屬于產業整合并購,有效推動并購重組在服務國家戰略、支持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重要作用。
股權激勵能夠有效增強員工凝聚力、激發“主人翁”意識,從而提升公司競爭力。截至7月31日,創業板共有803家公司推出1514單股權激勵計劃,涉及股份數量1410336.71萬股。403家公司推出兩期及以上激勵方案,170家公司推出三期及以上激勵方案。
上述中偉股份相關負責人認為,總體來看,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過程中,并購重組、再融資制度一并實施注冊制,同時大幅提高股權激勵制度的靈活性,推進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市場化配置,增強服務創新創業能力,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編輯 白寶玉)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