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見習記者 毛藝融
12月7日,嘉年華國際被取消上市地位。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7日,年內港交所退市公司達55家,其中11家為主動私有化退市,2家為自愿撤回,其余42家均被取消上市地位。
僅12月份以來,已有5家公司退市。其中,中譽集團為私有化退市,銀基集團、元宇宙云科、泰加保險、嘉年華國際等4家被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
目前來看,強制除牌的公司數量或繼續增加。據港交所官網數據,截至11月30日,停牌3個月或以上的公司數量達到83家,其中有12家已獲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批準的除牌。
2018年8月份,港交所修訂的《上市規則》有關除牌條文正式生效。根據香港主板《上市規則》第6.01A條和香港創業板(以下簡稱“GEM”)《上市規則》9.14A條,主板上市公司若連續停牌超過18個月、GEM上市公司若連續停牌超過12個月,港交所將有權取消公司上市地位。
協縱策略管理集團創始人黃立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長期停牌會導致公司無法進行正常的股票交易,股東亦無法獲得應有的分紅和股票增值收益。同時,長時間停牌會帶來資源浪費,并且“養殼”“炒殼”也會損害市場聲譽。
從市值分布來看,被取消上市地位的42家公司中,主要為小市值公司。據記者統計,19家公司被摘牌時市值在1億港元以下。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被取消上市地位的公司往往由于財務狀況不佳、股價長期低迷,交投不活躍,陷入難以為繼的狀態。以元宇宙云科為例,被強制除牌前,其股價維持在0.043港元,停牌前已有多個交易日的成交額為0,已跌入“仙股”行列。據2022年中報披露,公司營收凈利潤雙雙同比下降,2022年上半年營收僅為25578.49港元。
“快速除牌”機制推出后,劣質股被加速淘汰。2019年至2022年,港股市場合計除牌達到131家,而2011年至2018年的除牌上市公司數量僅22家。
此外,問題公司的高管亦被港交所采取紀律行動。據港交所官網披露,今年以來,已對香港資源控股、天元醫療等上市公司的多名高管采取紀律行動,例如,發聲明譴責、要求高管卸任等。其中,已退市的公司新昌創展控股、中國幸福投資的高管亦被采取紀律行動。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低迷,流動性不足、融資難等問題多次被詬病。在優化港股生態方面,香港證監會、港交所等已在發力。對上市公司高管采取紀律行動,到GEM(Growth Enterprise Market,即香港創業板)改革,再到持續勒令退市強制除牌,港交所力求改善中小股的流動性,推進劣質股出清,降低殼股價值,持續凈化市場生態。
雪牛資本合伙人劉佼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香港創業板一度淪為“殼股”聚集地,而簡化轉板機制、打擊“造殼”行為、加速劣質股出清等,是需要繼續發力的方向,有助于提升港股市場的整體質量,讓有優質資產和成長能力的公司獲得投資者關注。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