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珊
近期,滬指重心不斷下移,屢創新低,上周五盤中一度下探至2837.14點。對此,機構觀點并不悲觀,3000點以下會是市場的“黃金坑”已逐漸成為共識。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在股指度過“五窮”經歷“六絕”之際,不少機構仍積極走訪上市公司,以長期布局行業快速增長趨勢,短期尋找低估和安全邊際的邏輯篩選優質標的,謀求“七翻身”。
6月份以來,共有321家上市公司迎來機構調研,從被調研次數來看,供銷大集以11次被機構調研記錄位居榜首,緊隨其后的是蘇寧易購、濰柴動力,被機構調研次數均達到6次,此外,中光防雷(5次)、深圳華強(4次)、恒逸石化(4次)、廣發證券(4次)、樂歌股份(4次)、美亞柏科(4次)、中國重汽(4次)等公司被機構調研次數也均達到或超過4次。
值得一提的是,機構扎堆調研的現象非常明顯。有36家上市公司被20家及以上機構調研,19家上市公司被30家以上機構調研,衛寧健康、億帆醫藥、慈文傳媒、海康威視等4家公司參與調研的機構家數居前均超百家,分別為:157家、126家、105家、101家,此外,美的集團、美亞柏科、三聚環保、TCL集團、華東醫藥、千方科技等公司參與調研的機構家數也均超過50家。
有分析人士指出,A股經歷了較長時間回調,部分股票價值凸顯成為資金配置的重要“集結地”,盡管當前投資信心略顯不足,不過海外機構對待A股卻是另一番景象。除借道滬股通、深股通加速進入A股市場,6月份以來合計凈買入額逾300億元外,調研情況同樣可圈可點。
具體來看,6月份以來,海外機構共計調研40家上市公司,海康威視、美的集團、TCL集團、中材科技、當升科技等5家公司接待海外機構調研家數均在10家以上。
通過進一步梳理發現,上述5家公司所涉及的概念,或多或少與“智能”沾邊,其中,海康威視以云邊融合引領智能應用發展趨勢,開創性提出了AICloud的邊緣節點、邊緣域、云中心的三級架構,將大力推進人工智能在物聯網領域的發展和應用;美的集團通過對驅動控制業務的整合,并投入挖掘語音識別、人工智能、視覺及傳感技術,進一步拓展機器人應用空間,面向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家居、康復醫療等領域;TCL集團將在2018年進一步聚焦于半導體顯示產業板塊與品牌智能終端產業板塊;中材科技曾籌備“新材料·智能化眾創空間”,重視自動化、智能化設備開發;當升科技已在智能手機、電動工具、電子煙、無人機等市場領域擁有了較大競爭優勢,部分產品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