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習見記者任世碧
4月份以來,滬深兩市股指呈現震蕩反彈的態勢,市場交投活躍逐步回升,投資者情緒有所恢復,兩融規模也出現回暖的局面,提振市場信心。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截至4月21日,兩融余額為10635.69億元,較3月底的10651.20億元增加15.51億元。其中,有686只兩融標的股實現融資凈買入,累計融資凈買入額超1億元的兩融標的股達到64只,合計凈流入資金達140.37億元。
(表:月內實現融資凈買入超1億元的個股)
據悉,百億元以上私募也在加倉,倉位創出新高。
據私募排排網組合大師監測數據顯示,截至4月10日,股票私募倉位指數為69.95%,環比上周整體減倉了3.57個百分點。分規模來看,20億元規模私募減倉意愿最強,環比減倉13.1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百億元私募不但沒減倉,反而逆向大幅加倉9.28個百分點,倉位指數高達90.55%,創出歷史新高。其中九成百億元私募倉位在八成以上,而股票私募中倉位超過八成的占比不到五成。
對此,金百臨咨詢首席分析師秦洪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A股市場震蕩筑底的意味的確濃厚,不僅僅在于流動性措施不斷落地,市場無風險利率持續下行,有利于提升權益資產的比較優勢。而且還在于邊際增量資金進一步涌入A股,例如北上資金在4月份出現了凈流入的態勢,疊加融資融券余額的回暖。尤其是兩融余額,不僅僅給A股帶來邊際增量買盤,而且還意味著A股市場參與者的交易意愿、追漲意愿在升溫。由此可見,A股的筑底預期在增強。”
兩融資金回暖,A股市場能否延續反彈走勢嗎?私募排排網資深研究員劉有華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兩融資金回暖,體現出市場賺錢效應有所回暖。對于后市,這一波從最低點反彈到現在,上漲的速度非常慢,表現的非常弱勢。目前市場最大的疑慮在于成交量,目前位置已經橫盤震蕩多日,已經面臨變盤點,如果遲遲不能放量有效向上突破的話,不排除后市還會回踩前低附近的可能性。當然也不排除后市還有新高的可能性,但是上方空間非常小,而以目前市場的成交量,不足以支撐向上有效突破,還是需要謹防市場誘多的可能性。”
具體來看,牧原股份期間累計融資凈買入額居首,達到12.17億元,達安基因、紫光國微、魚躍醫療、以嶺藥業、深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天壇生物和華蘭生物等9只個股期間均受到3億元以上融資資金的青睞,包括中信建投、新和成、正邦科技、廣電運通、中兵紅箭、海正藥業等在內的54只個股期間累計融資凈買入額也均逾1億元。
融資客的青睞也促使上述個股4月份股價表現十分出色。統計顯示,上述融資凈買入的64只個股中,月內股價實現上漲的個股共有58只,占比逾九成。其中,有19只個股月內累計漲幅在20%以上,國電南自(111.75%)、省廣集團(106.41%)、神州泰岳(75.62%)、人福醫藥(56.47%)、紅日藥業(55.49%)、廣電運通(55.27%)和以嶺藥業(50.11%)等7只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均超過50%,盡顯強勢。
行業特征方面,在4月1日至4月21日期間,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醫藥生物、農林牧漁、計算機、國防軍工、電子、輕工制造、紡織服裝等七大行業實現融資凈買入,分別489637.6萬元、138448.38萬元、46924.28萬元、41264.79萬元、26899.43萬元、8258.75萬元和5189.17萬元,成為近期最受融資客青睞的行業。
對于未來的投資邏輯,秦洪建議兩方面布局投資機會:一方面積極跟蹤增量資金關注的方向,主要是醫藥股、農業股、食品飲料等內需為代表的投資主線,因為這契合了我國經濟增長引擎漸轉向內需、消費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則是跟蹤產業政策著力的方向,主要是科技產業、新老基建主線。
“二季度A股有望迎來補漲的高潮。而從中長期來看,A股的核心資產越跌越有價值。二季度首推優質成長股龍頭,A股優選中長期產業空間巨大的TMT、新能源車產業鏈;黃金是最好避風港。”興業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張憶東在最新研報中如此表述。
(編輯 白寶玉 策劃 趙子強 張穎 吳珊)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