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假期過完,A股即將迎來2022年首個交易日。市場會否迎來新年“開門紅”?“跨年行情”能否持續演繹?
在機構人士看來,增量資金加速涌入和存量資金積極加倉有望開啟“開門紅”行情;行業配置上,建議關注消費、醫藥、基建等方向。
影響投資大事件
兩部門明確
權益性投資經營所得個稅征收管理
日前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權益性投資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的公告》,明確自2022年1月1日起,持有股權、股票、合伙企業財產份額等權益性投資的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一律適用查賬征收方式計征個人所得稅。業內人士指出,這有利于維護稅收公平和嚴肅性,落實高收入者多納稅的稅負公平原則,發揮好二次分配中稅收促進公平的作用。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
正式生效
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RCEP現有15個成員國,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5國以及東盟10國,從人口數量、經濟體量、貿易總額三方面看,均占全球總量的約30%。
2022年開市首日
18只基金開啟發行
2022年1月4日合計將有18只基金開啟認購。其中包括韓創管理的大成聚優成長,唐曉斌和楊冬管理的廣發瑞譽一年持有,陶燦管理的建信沃信一年持有,李曉星、張萍管理的銀華心興三年持有,陸文杰、單秀麗管理的貝萊德港股通遠景視野等。
港股主要指數新年首日高開低走
商湯-W市值超2500億港元
1月3日,港股主要指數高開低走。截至收盤,香港恒生指數跌0.53%,報23274.75點;恒生科技指數跌0.54%,報5640.47點;恒生國企指數跌0.58%,報8188.76點。次新股商湯-W表現亮眼,收漲40.91%,報7.75港元,市值達2579億港元。
機構投資策略
中信證券:藍籌股行情擴散推動“開門紅”
政策合力逐漸形成,預計經濟企穩和信用周期回升在1月都將得到驗證。增量資金加速涌入和存量資金積極加倉有望開啟“開門紅”行情。去年四季度藍籌行情預演過后預計將走向擴散,一季度或是全年最佳參與時點。建議繼續關注估值仍處于相對低位的品種及調整后股價處于相對低位的高景氣品種。
中信建投:看好三大方向
受益于年初風險偏好和流動性改善,1月A股市場有望繼續回暖,整體表現將強于2021年12月。當前主要看好三大方向:一是低估值的傳統行業轉型重估的機會;二是硬科技調整完成后的機會;三是財政重點發力方向。
安信證券:在低估值中尋找彈性板塊
當前市場繼續看好結構性行情。今后相當一段時間穩增長趨勢是明確的,春節后指數表現會更加樂觀。在風格層面,資金割裂的局面仍將持續,建議在低估值中尋找彈性板塊,如化工(傳統品種)、醫藥、電子和券商等。
國泰君安:在調結構中穩扎穩打
本輪跨年攻勢在節奏上平波緩進,需在調結構中穩扎穩打。與2021年1月市場行情完全由分母端主導不同,本輪跨年行情分子端的重要性正在抬升,“穩字當頭”與“穩中有進”的基調下,分子端的邊際改善值得期待,同時也為結構配置指明方向。配置上看好消費與基建鏈,推薦生豬、白酒、新基建、消費電子、券商等。
清和泉資本:成長仍是主線
展望2022年,新老經濟短期平衡,利率下行且低位震蕩,因此在投資策略上要求兼顧成長性和確定性,重回優質成長。市場可能存在的風險來自兩個地方:一是全球能源再失衡,通脹居高不下;二是美國因經濟過熱,美聯儲超預期收緊貨幣。
中歐基金:未來預期升溫加劇近期股市波動
在經濟企穩、貨幣政策靈活調整的背景下,短期的波動加劇帶來春節前行情的布局點。展望2022年,消費伴隨經濟企穩有望復蘇,建議持續關注食品飲料和家電等行業;經濟“穩增長”的發力點預計將落在投資端的基建領域,尤其是符合雙碳政策規劃的新能源基建,未來數年存在大量建設缺口,建議關注其中電力建設、新能源電站運營和輸配電設備等領域。
金鷹基金:債市或存反復
展望2022年,宏觀環境將更加復雜。一方面疫情零星反復仍有不確定性,國內穩增長壓力大,另一方面海外貨幣政策收緊形成制約,國內政策的制定也將有更多的考量。2022年債市行情或存在反復,但寬貨幣可期,寬信用有邊界,回調中蘊含著機會。
萬家基金:關注港股四大賽道投資機會
2022年的港股市場,科技互聯網、消費、生物醫藥和地產產業鏈有較大的機會。港股處于底部“黃金坑”,互聯網科技等景氣賽道的投資機會正在吸引資金布局;消費品行業正步入黃金時代,居民消費升級促使消費行業向品牌化和簡約化方向并行發展;隨著收入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健康和生命有了更高的追求,臨床需求是醫藥行業核心的投資邏輯;地產雖是傳統行業,但仍然會持續孕育出經營指標好、公司管理效率高的優秀公司。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