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最后一個交易日,A股三大指數均以陽線收盤,為上半年行情畫上圓滿句號。回顧上半年行情,面對內外部不確定因素交織的大環境,A股一度迷惘但很快重拾信心,整體呈現“V”形反轉走勢,在海外股市普跌背景下展現出較強韌性,凸顯了中國資產與日俱增的吸引力。
截至昨日收盤,上證指數報3398.62點,上半年下跌6.63%。但若以4月末反彈時點起算,上證指數過去兩個多月漲超17%,創業板指更是反彈超過30%。相較同期海外股市的弱勢,A股的強勁表現堪稱全球股市的“孤勇者”。
對外部因素“脫敏”
將時間倒回至3月至4月,前有烏克蘭危機爆發,后有國內多地疫情反復,內外部超預期風險因素疊加,市場資金難免出現悲觀情緒。對應到盤面上,4月中旬,上證指數跌破3000點整數關,于4月27日最低觸及2863.65點。
進入5月,雖然相關風險因素僅邊際緩解,但資金情緒卻發生根本性逆轉。上證指數短短數日后便重返3000點,此后一路向上觸及3400點,其間從未出現超過2個交易日的大幅回撤。同時,A股日成交額也重回萬億元。
如果要給A股這輪反彈找理由,流動性因素或許是重要一環。中信建投策略首席陳果表示,合理充裕的金融市場流動性成為股市上漲的重要基礎,近期體現為M2與社融增速差持續上行,以及金融市場利率(如R007、DR007利率)持續處于低位。
合理充裕的流動性是推動A股近期反彈的重要因素,而歐美主要經濟體的貨幣環境則有天壤之別。6月15日,美聯儲將基準利率上調75個基點,單次加息幅度創近28年之最。與此同時,歐洲央行也在采取激進的貨幣政策,力圖緩解劇增的通脹壓力。
長江證券2022年A股中期策略報告強調,中美經濟和貨幣周期的持續錯位,決定中美股票市場的聯動性將大幅下降,海外因素不是影響A股的核心矛盾??傮w來看,全球仍處于經濟下行周期,但中國經濟復蘇要快于海外。
“因而,在海外高通脹和加息縮表環境下,美債對美股的壓力并不會同等映射到A股。全球來看,A股是目前最具吸引力的大類資產之一,顯著優于美股和債券。”長江證券策略首席包承超說。
價值與成長齊飛
回顧上半年A股市場,一季度以地產、基建為代表的“穩增長”品種逆勢走強,成為對抗股指下跌的重要力量。上游漲價驅動與穩增長政策驅動成為一季度行情的主要邏輯,兩者兼具的煤炭板塊表現突出。申萬煤炭指數上半年收獲31.38%的漲幅,成為上半年唯一錄得上漲的一級行業。
二季度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市場邏輯轉為景氣度驅動。在新能源車滲透率屢超預期的刺激下,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集體復蘇,帶領股指完成反轉。但是,成長主線的內部分化還是十分明顯的,如電力設備行業上半年跌幅收窄至5%,而電子、計算機行業上半年跌幅仍超過20%。在此背后,賽道景氣比較、海外流動性及全球通脹擾動等因素不容忽視。
相較之下,過去幾年穩步向上的大消費板塊今年上半年表現平庸,并未受到資金過多關注。疫情因素自然是制約消費股的重要原因,但進入6月份,隨著入境隔離等防疫政策出現變化,旅游、餐飲、酒店等消費板塊應聲上漲,似乎為下半年的板塊輪動釋放更多信號。
“下半年消費邊際改善的趨勢確定。”在招商證券策略首席張夏看來,日常消費增速下半年將保持相對穩定??蛇x消費中,地產銷量下半年降幅有望收窄,單月轉正的概率明顯提升,地產鏈消費的邊際改善是大概率事件。
長期投資者占比提升
日前,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表示,A股市場專業機構投資者力量持續壯大。截至今年5月底,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和外資持有流通股市值占比達到22.8%,比2016年提升了6.9個百分點。2021年個人投資者交易占比首次降至70%以下,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的理念逐步建立。
今年上半年,機構投資者在A股市場的話語權繼續提升,并成為推動股指“V”形反轉的重要力量。自4月末指數觸底以來,外資通過滬深股通渠道累計凈流入A股接近1000億元,年內流向轉為凈買入718億元。公募基金發行也在6月份顯著回暖,當月新發基金份額超過2000億份,創今年以來月度新高。
中金公司表示,長期來看,在資本市場改革、市場有效性提升、對外加速開放的大背景下,A股專業機構投資者占比有望繼續提升,公私募基金等金融機構迎來快速發展。保險、養老等資管機構也有望在政策鼓勵下加大市場參與力度,長期資金入市有望降低A股市場波動。
展望下半年,中信證券認為,私募、外資及險資將成為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預計私募倉位將回歸年初水平,對應下半年凈流入約2000億元;外資在國內基本面修復吸引下恢復穩步增配,參考2021年流入速度,預計下半年凈流入約2000億元;目前險資倉位處于歷史低位,下半年或加倉至歷史均值水平,對應約1000億元凈流入。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