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鶴 實習生 馮雨瑤
日前,長安汽車披露,今年前2個月累計銷量為41.47萬輛,同比增長153.89%。其中,2月汽車銷量為16.27萬輛,同比增長465.82%。
值得一提的是,2月份長安汽車乘用車銷量成功突破10萬輛,反超同一陣營的吉利汽車、長城汽車,奪得月度“銷冠”寶座。
“厲害了”、“給力”、“好樣的”……在長安汽車曬出2月銷量捷報后,眾多投資者和網友對長安汽車“點贊”,更有網友直呼“那個三年前的長安回來了”。
乘用車奪月度“銷冠”寶座
長安汽車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的2月銷量快報顯示,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2月銷量達139488輛,同比增長591.8%。其中,長安系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103894輛,同比增長621%,成功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第一。
這是長安乘用車時隔近三年之后,重新回到了月度銷量冠軍這一寶座。與同陣營的長城汽車、吉利汽車相比,長安在乘用車的銷量上成功實現反超,數據顯示,2月份,長城汽車乘用車銷量為8.9萬輛,吉利汽車乘用車銷量為7.72萬輛。
長安汽車銷量大增的背后,離不開公司旗下眾多明星產品的支撐。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長安CS75系列銷量達32697輛,以微弱的優勢超越哈弗H6的31710輛,奪得了單月SUV銷量榜首;長安逸動系列銷量達15043輛,繼續穩坐冠軍寶座,奪中國品牌轎車銷量第一。而作為長安汽車近兩年打造的高端品牌,長安UNI-T系列的表現也毫不遜色,2月份銷量達7038輛。
其余品牌方面,2月份,長安歐尚汽車銷量達20066輛,長安凱程銷量達15738輛,長安馬自達銷量達6289輛,長安福特銷量達10932輛。
“長安賣得好,說明公司在這個時間段確實把功夫下到位了。”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朱金波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汽車拼的是產品,首先產品得優秀,其次要有服務、品牌作支撐,再加上合適的價格,這樣才能成功。事實上,不僅是長安,所有的車企都一樣,都在拼產品、拼服務、拼品牌、拼價格,做讓老百姓認可的車。”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在車企的不斷廝殺中,長安汽車的新品仍在不斷發力。3月10日,長安汽車正式上市兩款新車,分別為中期改款長安CS35PLUS和年款長安逸動PLUS。其中長安CS35PLUS售價區間分為6.99-10.99萬元,長安逸動PLUS售價區間為7.29-10.39萬元。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長安汽車新品的上市以及現有車型的持續發力,長安汽車的銷量也有望上到新臺階。
自主品牌新一輪競賽的關鍵何在?
終端銷量站上新的高度,是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持續深入、成果相繼落地的體現。
作為自主品牌“一哥”,長安汽車第一次創業是1984年從一家“吃皇糧”的軍品企業進入汽車行業,成為當前唯一一家“軍轉民”至汽車產業并存活的央企;第二次創業是2003年以來,從微車向乘用車的轉型。
2018年,長安汽車提出第三次創業,不斷將產品品質和品牌定位推向高端。與長安一樣,這已經是很多車企在重點發力的方向。近兩年,包括長安在內,長城、廣汽、上汽、奇瑞等自主品牌車企陸續推出了各自的更新換代產品,由此推動了自主品牌領域的快速發展,但同時也衍生了不少產品同質化競爭問題。
在新一輪的競賽中,什么是自主品牌長久立足的關鍵?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汽車副秘書長曾丕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認為產品的創新,是這個企業立足的最關鍵點。因為現在的消費群體,基本上以‘90后’為主導,因而,車企如果在產品上不創新,沒有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話,很難有突破。”
“當然,企業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也很大。”曾丕權認為,在中國持續推進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海外品牌對傳統車企的競爭加劇,加上小鵬汽車、蔚來汽車等新勢力的崛起,也將對車企的市場占有率形成一定擠壓,可以說是,前有豺狼,后有猛虎。
(編輯 白寶玉)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