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在特斯拉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屢次引發致死致殘事故后,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終于按捺不住,于9月14日分別向12家汽車主機廠商發詢問函,要求他們協助調查特斯拉。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被點名的車企,包括通用汽車、福特、豐田、大眾等所有在美有生產廠的車企。它們被要求提供自家量產車型自動駕駛系統的技術細節,重點是自動駕駛系統和人類互動的情況。譬如,如何提醒司機注意路面、如何監測司機狀態、接管觸發條件等。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5年10月份至今,全球涉及Autopilot有關的事故已經造成至少6人死亡(美國3人,中、日、挪威各1人),導致的人員受傷更是多到難計其數。
“在美國運營的車企,有義務配合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調查行動。無論是針對自己的,還是針對其他廠家,都要將自己的技術細節部分和盤托出。”新浪財經專欄作家林示對記者表示,美國監管部門的做法非常罕見,特斯拉管理層應該能料想到,這一次的協查來者不善。
美監管機構聯合車企調查特斯拉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表示,已要求12家主要汽車制造商提供協助,調查特斯拉汽車在使用Autopilot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時撞向緊急車輛的事故。
記者注意到,要求協助對象包括福特、通用、豐田和大眾在內的12家汽車制造商,需要提供旗下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數據,以擴大對特斯拉Autopilot的調查,其中包括在美國生產的搭載L2級駕駛輔助系統的汽車數量、使用這些系統的車輛的總行駛里程、系統最近的改進和更新內容、客戶投訴、現場報告、涉及傷亡事故的報告、財產損失索賠、仲裁,以及任何與L2級駕駛輔助系統相關的訴訟。
其中,福特、通用和Stellantis等美國汽車制造商需要在11月3日之前提交相關數據;豐田、斯巴魯、日產和本田等在內的其他汽車制造商提交數據的截止日期為11月17日。需要指出的是,若未能做出回應的汽車制造商可能面臨最高1.15億美元的罰款。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稱,自2018年以來,該部門已確認了11起與特斯拉自動輔助駕駛系統或“交通感知巡航控制”(TACC)系統有關的車禍,具體情境為在第一響應人使用手電筒、發焰筒、發光箭頭指示牌或是錐形危險警告牌時,特斯拉最終還是與應急車輛(比如警車、消防車、救護車等)發生碰撞。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此次調查包括了76.5萬輛汽車,幾乎涵蓋了特斯拉在美國銷售的自2014款以后的所有車輛,包括ModelsY、X、S和3等。在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此次調查中確定的一部分事故里,共有17人受傷、1人死亡。
此外,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還表示,特斯拉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也經常被司機們誤用,包括酒后駕車乃至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坐在后排座位上等。
實際上,特斯拉并不是第一次接受類似的調查。早在去年1月份,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就對特斯拉“失控加速”“剎車失靈”等問題進行了調查。經過評估后,提出一份《拒絕缺陷調查請愿的報告》,結論是沒有足夠的證據值得采取“進一步行動”,并未對特斯拉產品是否存在缺陷做出明確定論。
之前,針對少數個別案件,美國交通安全委員會曾經派出過調查員,配合當地執法人員進行處理。然而由于交通安全委員會沒有行政執法權力,它也一直在呼吁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針對高級駕駛輔助技術制定更加明確的監管政策。交通安全委員會甚至在去年責備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對特斯拉這樣的公司缺乏監督,間接導致事故頻發。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以特斯拉為代表的一小部分汽車品牌,會對相關的輔助駕駛功能進行過度宣傳,夸大其能力,在用戶的心中造成錯誤的理解。非但沒有讓自動駕駛技術像人們期待的那樣讓道路交通更加安全,反而釀成了更多事故。
智能網聯汽車監管難題亟待解決
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在給人們帶來科技驚喜的同時,也帶來了煩惱,如何監管被喻為汽車“靈魂”的軟件和數據,給整個行業提出了新課題。
“與傳統汽車缺陷易跟蹤易識別不同,智能網聯汽車天生具有一些明顯缺陷,主要表現為場景識別缺陷、軟件缺陷和信息安全缺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汽車部主任肖凌云表示,這三個缺陷和自動駕駛關聯度最高。肖凌云舉例稱,當自動并道超車存在場景缺陷時,針對這樣一個缺陷找了不同的車型,不同的品牌做了對比實驗,發現存在同樣的問題。
有不愿具名的車端網聯化工程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一輛智能汽車大概有20億行代碼,這些代碼不可避免會有BUG。一旦涉及到車輛行走或制動系統,就會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就像人的基因缺陷,不知道疾病在何時出現、何時爆發。”他表示,目前我國各類軟件檢測機構尚難具備相應的軟件檢測能力。
與此同時,對于車輛鑒定問題,工信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家張翔表示,目前針對帶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汽車的檢測標準和規范還沒有出臺。因此,要針對這起事故做第三方鑒定并不容易。
“機構檢測的主要工具還是檢測設備。檢測設備是根據國家現有出臺的標準和法規設計的產品和生產的產品,國際現在還沒有出臺針對這種帶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汽車檢測的標準規范。所以我們市場上也買不到鑒別智能駕駛汽車交通事故鑒定的設備。”張翔表示。
目前來看,“美國監管機構對于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的專業度,也難以跟上頂尖企業(特斯拉)的步伐,他們可能也沒有全面的數據分析能力。”林示表示,不過相關機構正在通過監管行動試圖彌補這一缺陷。
(編輯 上官夢露)
17:38 | 中船應急: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 |
17:38 | 中牧股份:5月19日將舉行2024年度... |
17:38 | 中洲特材:二級市場股價波動受市場... |
17:38 | 珠江鋼琴:關于聘任公司副總經理的... |
17:37 | 神馳機電:公司目前不涉及機器人及... |
17:37 | 石頭科技:累計回購公司股份67000... |
17:37 | 蜀道裝備:公司主營業務是為客戶提... |
17:37 | 泰恩康:5月12日將舉行2024年度網... |
17:37 | 天普股份:5月16日將舉行2024年度... |
17:37 | 天味食品:4月份公司未實施回購 |
17:37 | 萬邦醫藥:5月16日將舉辦2024年年... |
17:37 | 仙琚制藥:關于收到炔雌醇環丙孕酮...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