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隨著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此前一直借鑒沿用傳統汽車保險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險種。12月27日,上海保險交易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臺。新能源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電池自燃,“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問題也在此次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的落地執行當中明確為保險理賠的責任。
“傳統的車險條款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在日常交通意外出險的時候并沒有區別,電池、電控、電機也不在保障范圍內。新車險不僅將‘三電’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與時俱進地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設備。”有汽車保險業內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新能源車整體的保險賠付金額一直很高,車險業務也在尋求通過提高保險費用的方式免于虧損。客觀來講,車險公司確實正面臨著較大的承保虧損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專屬車險改革之后,隨著保險權益的增加,新能源車主們所要繳納的保費的確有所增加,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應“車險保費漲了”。
記者注意到,市場常見的電動車型保費變動各異。比如,特斯拉的多款車型車損費用上浮明顯;小鵬與蔚來的總標準保費約增加27.63-37.31%;比亞迪和上汽榮威的幾款車型維持不變甚至還有所減少。
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25萬元為界,新車險對于價格敏感客戶,一般會出現降幅或持平。(25萬元)以上被歸為非價格敏感型的個別品牌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總體而言,新的保險模式下,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產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三電”納入保障范圍
新能源車迎來全新專屬險種
早在今年8月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關于征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2021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2月14日,《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正式出臺;直到12月27日,數百萬新能源車主期盼已久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正式上線。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燃油車的車險相比,此次發布的新能源專屬車險,保險責任進一步放大,更適應新能源車的特點。不僅考慮到新能源車存在的自燃風險,還考慮到“三電”的損壞風險。相比傳統車險的使用過程,新能源汽車專屬條款的主險責任,還增加了充電過程。
在新能源車險條款當中,列明了包括車輛的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都是保險的使用場景,包含3大主險和13個附加險,其中主險包括新能源汽車損失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新能源汽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交強險并沒有變化,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汽車都能投保。
在車損險保險責任中,覆蓋了“三電”系統等新能源汽車特有的構造,明確列明了“起火燃燒”是保險賠付責任,同時也通過附加險拓展了充電樁、外部電網等風險因素。
事實上,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發展,與之相關的安全問題也逐一暴露。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已被公開報道的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多達124起,其中多數與電池起火和充電事故有關。為此,新能源車險還設置了專屬附加險,“火災事故限額翻倍險”,即被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所適用的責任限額,在保險單載明的基礎上翻倍。
“在這個保險協議框架下,車主和廠家之間不需要對產品本身所引發的事故和損失再推諉扯皮。”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高云鵬表示,明確大部分問題都有保險公司來承擔,這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相信會有一些推動的作用。
特斯拉Model Y保費接近翻倍
多重系數影響實際保費支出
事實上,隨著新能源專屬車險的保障范圍擴大,賠償責任明確歸到保險公司頭上,意味著保險公司的賠償支出成本必然進一步上升。對此,各家保險公司都在根據不同產品和車主的保費調整應對盈利變動。
以特斯拉為例,一臺車損保額為23.59萬元的Model 3入門車型,使用新能源專屬車險和普通商業險的價格差距在700元左右,漲幅達11%;而車損保額為39.59萬元的Model Y高性能版車型,保費從7800元左右漲到1.4萬元左右,漲幅達80%,接近翻倍。
有業內專家表示,特斯拉高昂的保費背后,一方面是近年來特斯拉負面報道頻出,加重了險企對其賠付預期;此外,采用全鋁一體式車身工藝的特斯拉,碰撞后不易鈑金修復,只能一體更換,也提高了賠付成本。
車主方面,“絕大部分車主基準保費會下降。高端車型,可能會出現偏大的費用波動。”太平洋車險客戶經理齊先生告訴記者,新險種上市初期,保險公司對于不同產品會給出不同的賠付成本看法。
齊先生還向記者透露,從漲價部分來看,主要集中在車損險上。對于同一款車型,各家頭部險企給出的車損險、三責險、交強險等保價基本一致,差異多集中在附加險部分。此外,地區、車型和出險次數等因素都會影響NCD(車險系數),進而決定實際保費支出。
據記者了解,一些駕駛習慣較差的司機、出險頻率較高的車型以及一些被廣泛用作網約車(沒有變更行駛本)的車型,保險公司對于部分車型首先有權利拒賠。其次,就算理賠,賠付率也會遠超一般家用新能源汽車。
(編輯 喬川川)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