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昱丞
2月10日晚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亞迪”)在深圳舉辦智能化戰略發布會。發布會上,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宣布,比亞迪全系車型都將搭載“天神之眼”高階智駕,首批21款車型稍后上市。
“目前,智駕普及的最大阻礙是高昂的價格,大部分消費者沒有機會接觸智駕。比亞迪將通過全民智駕戰略,加速智駕普及,實現高階智駕全覆蓋。”王傳福表示,2025年將成為全民智駕元年,未來2—3年高階智駕必不可少,沒有高階智駕的車將成為少數派。
比亞迪開啟全民智駕
三大底氣加持
王傳福在發布會上透露,比亞迪全系車型將搭載“天神之眼”高階智駕,包括10萬元以下、10萬—20萬元級及20萬元以上車型,如漢、唐、宋、海豹、海獅、海豚、海鷗等各個車系/車型,10萬元級以上全系標配,10萬元級以下多數搭載。
一直以來,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方面有著較為堅定的認知。早在2018年,王傳福就提出判斷稱,如果說電動化是汽車變革的上半場,那么下半場將是以智能化和網聯化為重點的激烈角逐。
2024年初,比亞迪發布整車智能戰略,整車智能通過璇璣智能化架構,實現了電動化與智能化的高效融合,同時公司宣布將在智能化領域投入1000億元,沿著整車智能的技術路線,引領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
在過去的2024年,比亞迪智能化進展加速推進。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4月份,比亞迪代客泊車功能上線;5月份深圳開放無圖城市領航;6月份全國開放無圖高快領航;10月份7城開放無圖城市領航;11月份19省市開放無圖城市領航;12月份比亞迪“天神之眼”在全國范圍內正式開通無圖城市領航功能,首發高端車型搭載。
在王傳福看來,比亞迪開啟全民智駕,來自三大底氣:中國最大的車云數據庫,全球最大的研發工程師團隊,全球最大規模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
以研發工程師團隊為例,王傳福在發布會上透露,公司智能駕駛領域團隊已有5000多人。
2024年全年,比亞迪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427.21萬輛,同比增長41.26%,蟬聯世界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據比亞迪官微,比亞迪智能駕駛車型搭載已突破400萬輛,位居中國第一,具有中國最大的車云數據庫。
在大體量的加持下,比亞迪智能化戰略被普遍認為將為整個智能駕駛供應鏈帶來利好。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智駕平權”將對汽車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它將加速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推動汽車行業向智能化方向加速發展,同時也將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產生積極影響,如傳感器供應商、芯片制造商等將受益于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而迎來更多商機。
加速向下滲透
“智駕平權”時代到來
不僅僅是比亞迪,近來多家汽車廠商公布了進一步的智能化戰略布局,智能駕駛加速向下滲透。
2月9日晚,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汽車”)對外公布了“北斗天樞2.0”計劃的智能化戰略。按照計劃,從2025年起,長安汽車將不再開發非智能化新產品。在智駕維度,2026年天樞智駕將實現全場景L3級自動駕駛,并在2028年進一步實現全場景L4級功能。
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也宣布,將于今年3月初對外發布重磅AI智能化戰略,公司將成為智能汽車AI科技的引領者。
華西證券認為,智能駕駛正逐步迎來技術、用戶接受度和商業模式的三重拐點。展望2025年,智駕技術進步有望降低智駕硬件門檻,將智駕應用在20萬元以內的主流市場中,以小鵬汽車有限公司和比亞迪為首的車企有望通過平價智能化,在2025年形成差異化優勢,并獲得銷量的提升。
“隨著傳感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駕駛系統的性能在不斷提升,同時其成本也在逐步下降,使得更多車型能夠搭載這一技術。消費者對智能駕駛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長,尤其是在經濟實惠的車型中,這種需求更為顯著。因此,新能源汽車智駕系統向更低價位車型的滲透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袁帥認為。
(編輯 張明富 上官夢露)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