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行業政策劇烈變化的背景下,2018年北京車展如期召開。在本屆車展上,中國自主品牌車企展示了自己在“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方面的理念、技術以及創新產品,其中,不少車企展現了自己和百度、阿里巴巴、騰訊(BAT)等互聯網企業跨界合作的成果。業內人士指出,在“新四化”的趨勢下,未來自主品牌將占據更大市場份額。
跨界:車企聯手BAT
押注“智能網聯”
在本屆車展上,不少車企展出的汽車產品呈現出“智能化、網聯化”特征,而在這些亮點背后,隱現了BAT等互聯網企業的身影。
例如,上汽集團此次展出了“互聯網汽車家族”的榮威RX5、榮威i6、榮威RX3、全新名爵6、名爵ZS等多款汽車。資料顯示,阿里巴巴集團與上汽集團曾共同出資10億元設立互聯網汽車基金,二者組建的合資公司斑馬網絡專注互聯網汽車的技術研發;在2016年,上汽推出首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隨后,上汽集團的“互聯網汽車”一路突飛猛進,并形成了互聯網汽車系列化產品陣營。目前其自主品牌互聯網汽車累計銷量已突破60萬輛。
在上汽集團互聯網汽車日益火爆的情況下,也有不少車企嘗試和騰訊合作。例如,廣汽集團此次在北京車展展出的智能概念車iSPACE,集成了騰訊語音技術方案,屬于廣汽和騰訊合作的結果。
據悉,騰訊去年推出了“AIinCar”智能網聯解決方案,匯集了騰訊體系內安全平臺、內容平臺、大數據、服務生態和人工智能技術,提供智能化、場景化、個性化、社交化的服務體系。此前,騰訊“一口氣”宣布與廣汽集團、長安汽車、吉利汽車、比亞迪、東風柳汽五家車企合作。
另一方面,東風汽車旗下東風風光與百度合作的首款智能轎跑型SUV風光iX5也登陸本屆北京車展,新車使用了帶有AI交互功能的百度Apollo系統,搭載包括智能駕駛和智能網聯在內的系列智能技術,同時人臉識別等“黑科技”也出現在了新車上。
隨著移動互聯和人工智能向汽車行業的逐步滲透,“智能網聯”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之一,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牽手BAT等互聯網企業,共同投入到完善智能汽車發展的布局之中。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4月25日在北京車展高峰論壇上表示,當前中國汽車產業面臨智能化、新能源、新風口等大變革,競爭非常激烈,而在本輪變革當中,制勝的突破口就是智能化。他進一步表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互聯網科技領先者,以BAT、華為為代表的行業翹楚在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技術領域,能為智能化汽車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此前,國家發改委公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0年我國智能汽車新車占比將達50%。
布局:共享汽車成新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車展現場,部分自主品牌展示了自己在共享汽車領域的成果。
今年初,一汽轎車與貴安新區摩拜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同時與貴安新區新特電動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簽訂合作生產框架協議。根據規劃,一汽轎車將與貴安新區管委會、摩拜出行以及新特電動汽車協同合作,試水共享汽車領域。
在此次北京車展中,作為摩拜采購車型的定制版新特DEV1終于亮相,整車搭載了摩拜共享汽車的操作系統,用戶登錄摩拜賬戶即可使用車輛,在車端操作所有共享出行的應用場景,不需要額外使用手機和其他移動應用端,就能完成從使用共享汽車到開啟共享單車的無縫銜接。
同時,上汽集團在本屆車展上展出了共享出行業務的“實力擔當”——純電動SUV榮威ERX5。去年年底,6000輛榮威ERX5在環球車享正式上線,為大眾提供更加綠色的出行解決方案。據上汽集團人士介紹,作為上汽集團創建的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分時租賃運營企業,環球車享業務已覆蓋國內62座城市,上牌運營車輛達到2.7萬輛,上線網點超過12000個,注冊會員近260萬人,每天平均1秒鐘處理一個訂單。
上汽集團人士指出,一方面,上汽正在打造分時共享新能源專屬車型,從前端技術開發開始,就融合后端運營模式的需要,為搶占分時共享市場提供產品助力。另一方面,上汽在現有各種市場服務的基礎上發展共享汽車,可以加快建立智慧出行的服務平臺,打造統一的用戶流量入口,構建出行服務生態。
此前,有分析人士指出,從車企角度來說,無人駕駛研發和商業化需要大量數據支撐,車企不希望自己的品牌和車輛被移動出行公司從中隔斷,所以不少車企強調自己布局共享汽車。
除了布局共享汽車市場,不少自主品牌呈現出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的姿態。
本屆北京車展上,江淮汽車與巴西、智利、哈薩克斯坦、墨西哥、秘魯、菲律賓六國代表正式簽訂了瑞風S7的1萬臺訂單。此外,廣汽集團在此次北京車展上,首發第一款針對北美市場研發的新能源概念車Enverge。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