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14日,4家新三板公司在4月30日期限之后“遲到”完成2018年年報披露,僅1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3家公司由盈轉虧。從披露的情況看,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市場需求增加、業務拓展及引進人才,業績下滑則與產品損毀、管理費用增加及項目推進緩慢相關。
一盈三虧
全國股轉公司數據顯示,597家掛牌公司因未能在2019年4月30日前披露2018年度報告,其股票自5月6日起被強制停牌。截至5月14日,共有4家公司披露了“遲到”的年度報告。智誠安環是其中唯一一家2018年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公司,盛吉信、北陸股份、羽星股份3家公司2018年凈利潤由盈轉虧。
智誠安環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3.35億元,同比增長37.69%;實現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885.92萬元,同比增長38.8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公司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758.35萬元,同比增長38.36%。
智誠安環主要從事為建設工程提供前期技術咨詢服務,服務項目包括環境影響評價、安全驗收評價、水土保持檢測、土地勘測、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公司原定于4月30日發布2018年年度報告及其附屬公告,但由于公司業務體量大,審計機構執行審計程序耗費較長時間,出具審計報告較遲,未能為公司預留足夠的年報編制及審核時間。為確保2018年年度報告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和完整性,公司決定延期披露2018年年度報告。
盛吉信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3017.61萬元,同比下滑46.59%;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771萬元,2017年公司尚盈利444.38萬元。
盛吉信主營人參初加工產品、人參化妝品、模壓紅參系列、人參飲料等。對于未在4月30日前完成年報披露的原因,公司表示,“因年度審計及年報編制工作尚未完成”。對于公司2018年年報,審計機構出具了非標準無保留意見,涉及事項主要包括公司2018年度部分應收款難判斷可回收性、借款合同到期尚未償還等。
北陸股份主要從事自主品牌休旅戶外服裝的設計、生產和銷售。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4.38%,而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08.82萬元,2017年公司盈利107.95萬元。公司未能及時披露年報原因是未完成年報復核工作。
羽星股份主要從事提供信息共享數據中心與交互顯示領域的解決方案。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2.59萬元,同比下滑73.6%;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594.43萬元,2017年盈利345.65萬元。公司未能及時披露年報原因是編制相關工作未結束。
原因不一
上述4家公司2018年業績變動原因不一。
智誠安環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增長主要原因包括:國家進一步加大對環境保護的力度,對各類企業環境評價標準要求提高,從而使環境影響評價市場需求增加;隨著公司全國范圍內銷售渠道的建立、業務拓展力度的不斷增強,公司2018年環評收入較上年大幅增加;在工程設計業務上,公司引進各類具有專業資質的中高級技術人員,業務能力增強,并承接部分大型項目。
盛吉信2018年年報顯示,2017年8月末,公司GMP庫房意外失火,大量為2018年銷售準備的產成品損毀,導致公司損失部分優質客戶,從而2018年收入較上期減少。由于報告期內公司收入降低,固定成本在生產成本中占比增大,公司毛利率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
北陸股份表示,2018年公司凈利潤較上年下滑,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47.9%和328.68%,從而導致營業利潤較上年同期減少。公司研發費用同比增長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公司在新三板正式掛牌,中介機構服務費較上年同期增加220.72萬元。
羽星股份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下滑,公司智慧空間信息建設相關項目暫緩,多數前期已進入的項目順延至2019年再重新啟動;此外,公司繼續加大深入智慧教育、校園的研發力度,并已在智慧安全校園板塊取得相應成果。該產品報告期內尚屬于渠道搭建階段,收入尚不明顯。由于營業收入下降且管理費用、資產減值損失、財務費用均較上年明顯上升,2018年公司凈利潤同比下滑。
10:03 | 中國神華擬籌劃重大事項!8月4日起... |
10:00 | 房企尋找債務重組最大公約數化債 |
09:25 | 多奈單抗注射液三年長期臨床研究結... |
23:31 | 直擊ChinaJoy:上半年游戲產業國內... |
23:31 | 7月份重卡銷量同比增長42% “四連... |
23:31 | “蘇超”效應持續顯現 文體旅融合... |
23:30 | 剛需持續發力 深圳7月份住宅成交超... |
23:30 | 頭部陶瓷企業加速創新 滿足“好房... |
23:30 | 百強房企前7個月拿地金額達5783億... |
23:30 | 新型儲能應用效果逐步顯現 鋰電池... |
23:30 | 硅片價格延續漲勢 產業鏈價格回暖... |
23:30 | 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產業鏈...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