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早在90年代初,就有國家領導人如此表態,被稱為“工業維生素”的稀土,其戰略地位可見一斑。
5月15日,限制稀土進口的消息正式出臺,稀土行業隨即開始了強勢回歸之路。
更令市場振奮的是,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江西考察調研,第一站就來到相關企業詳細了解我國稀土資源的開發現狀。
可以說,這給沉寂許久的稀土點了一把火。資本市場的反應最為直接,十幾只概念股齊刷刷上演漲停潮。不過,在經歷了幾天的狂歡后,5月24日,稀土概念股大幅殺跌,不少概念股一度逼近跌停。
多位業內人士在觀察了稀土行業此輪行情后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稀土行業這些年可以說大起大落,在政策的調控下,稀土行業亂象逐步減少,價格也相對平穩。未來不管是從資源量還是從戰略上來考慮,以六大稀土集團為代表的稀土行業仍將持續整合。
稀土價格暴漲恐難持續
實際上,限制稀土進口一事,從去年開始就已逐步啟動。
2018年11月3日,云南騰沖海關禁止緬甸所有資源類商品進口至中國,其中包括稀土礦資源。2018年12月14日,騰沖海關針對緬甸稀土礦通關,執行期5個月。
今年從5月15日開始,云南騰沖與緬甸邊境關口正式進行封關,禁止所有稀土業務相關商品進行進出口貿易。
消息一出,稀土價格大漲,稀土概念股也因此受到追捧。
實際上,一直以來,中國都是稀土出口大國。但在2018年,中國成為了最大稀土進口國。緬甸是中國最大的稀土進口來源國,2018年中國從緬甸進口的中重離子型稀土礦約2.6萬噸,而中國中重稀土礦全年消費量5萬噸-6萬噸。
“除去宏觀因素的影響,這件事對稀土行業影響很大”,有不愿具名的稀土行業專家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去年從緬甸進口稀土那么多,主要是因為國內供應短缺。緬甸是南方稀土企業獲得礦源的主要國家,但這一來源也是不穩定的。2019年南方礦的供應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他還介紹稱,這幾年我國南方稀土礦生產企業的總量控制指標完成率不足40%,一是地方受環保技術制約,二是現有南方礦證下資源枯竭。受國內環保壓力影響,我國南方稀土礦生產2018年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基本沒有下發采礦證。
卓創資訊分析師張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受上述消息影響,近期國內稀土價格普遍上行,尤其是中重稀土產品。同時國內環保嚴查力度不減,加之國內對于稀土行業秩序進行整頓,緬甸限制出口,供應量大幅減少,對于稀土行業產生一定的利好支撐。
實際上,這幾年國內環保治理疊加供給側改革,外加全球宏觀背景偏弱,稀土供需兩淡,缺乏對價格的實質支撐。
他認為,短期看,稀土進口限制對行業影響較大。其中緬甸進口限制影響尤為顯著,可能影響國內大概30%-50%的中重稀土消費,這也是導致近期鏑鋱類價格暴漲的原因。未來一段時間,國內中重稀土價格上漲仍是較為明顯的趨勢,不確定性因素是國家是否啟動拋儲,以緩解市場需求壓力,以及擴大其它地區的稀土礦進口量。
Wind數據顯示,稀土永磁板塊指數自2017年9月份以來一路下跌,進入2019年隨大盤上漲出現反彈,但4月底又隨大盤調整掉頭向下。但自限制稀土進口以來,該板塊持續走強。
“目前市場上炒作成分比較多”,張偉還表示,未來一段時間,稀土價格企穩回升概率較大,中重稀土仍以偏強運行為主。
稀土行業仍將深入整合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戰略資源,在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被稱為“工業維生素”。因此,一直以來,稀土行業實施指標配額化生產。
3月15日,工信部、自然資源部下發2019年第一批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總量控制計劃,指標總量同比下滑18%,低于市場預期。
據了解,總量控制指標按2018年全年指標的50%下達,且從歷史來看第二批指標往往與第一批指標持平或小幅減少。
業內預計,全年指標將與去年持平或小幅上調,這反映了兩部委對大幅放開總量控制指標仍較為謹慎。
但是,稀土行業根據配額指標可產出的氧化物產量均無法滿足終端需求量,以往通常通過黑稀土供應可彌補缺口,但這幾年環保打黑力度加強,黑稀土基本以存量消化為主,增量已不大。
對此,張偉表示,近幾年,為了穩定稀土價格和整治稀土行業亂象,下發的生產指標呈現穩中有降的態勢,配合打黑行動,整體上稀土的供應過剩局面得到較大改善,對稀土價格起到一定支撐作用。
需要一提的是,除了政策上的調控,這幾年,國家一直在加大對稀土行業的整合力度。
“2016年底,稀土產業整合宣告初步完成,形成北方稀土、中國鋁業、中國五礦、南方稀土、廈門鎢業和廣東稀土六大稀土產業集團”,據上述稀土行業專家透露,隨著2017年10月份以南方稀土集團對贛州地區約22家稀土回收企業集中整合為代表的行業整合進一步深入,中國稀土行業進入集團整合震蕩期,總的趨勢是企穩向好。
因此,張偉也建議,涉稀土企業繼續整編合并,使產能與實際需求相符,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畢竟我國稀土資源下降較快,需要權衡資源儲量和戰略考量。
(策劃 李春蓮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