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郭冀川
每到周五,北京東四十條地鐵站,總有一群穿著綠色球衣的人,逆著下班族的隊伍從地鐵站走向不遠處的工體俱樂部觀看球賽。他們穿著統一的賽服,背的包上、圍的圍巾上,有著共同的logo。倘若有人問他們這logo是什么意思,他們會很自豪的說,這是北京中赫國安。
經過幾十年的體育賽事傳播,中國的體育衍生品市場仍處于萌芽階段,但這并不妨礙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今年1月份發布《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的行動計劃(2019-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1.5萬億元,人均體育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顯著上升,體育消費結構更為合理。
智研咨詢網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行業市場競爭現狀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顯示,體育消費中僅體育用品及裝備的占比就達到79%,在不成熟的體育產業結構中,體育制造業的發展速度會遠高于服務業;傳統體育制造業是體育行業的成長基石和物質保障,隨著體育用品和裝備市場發展成熟后的增速放緩和競爭加劇,社會資本和市場關注將會逐步轉向體育服務業的建設當中,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變化。
北京卡思卡德體育董事長吳子晨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歐洲各類體育賽事在國內轉播,國內球迷對相關體育衍生品的需求日漸旺盛,過去由于沒有相關渠道,正版體育衍生品消費較低,現如今隨著國際經貿交流的開展,消費者更加傾向于正版消費與個性化消費。
“像球衣、球帽、體育用品等衍生品的消費,在體育消費中占比很高,競爭主要來源于俱樂部的品牌代理。另外一個消費需求就是服務性內容,比如到國外觀賽和青訓活動,尤其是足球領域,我們就組織了很多次國內青少年到國外俱樂部進行培訓,甚至有的好苗子被國外俱樂部選中,這樣的體育消費需求近年來日漸增強。”吳子晨說。
他同時表示,體育產業中占據大部分的還是體育用品、相關產業制造以及場館健身,體育產業的衍生產品服務占比仍然是非常有限的,體育產業的結構性調整還需要一步一步來,不能急于求成,在短時間內很難見成效。國內如廣州恒大、中赫國安等俱樂部,都仿照國外建立了自己的足球衍生品產業,也投入資金籌備青少年儲備隊伍,并由此產生了相關培訓與服務產業,使體育運動走向產業化、服務化。這一方面增強了俱樂部與球迷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也為俱樂部的人才儲備提供了更大的選拔空間。
蘇寧體育集團常務副總裁王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蘇寧在布局體育時就構建了線上和線下的體育零售,在線下開設體育零售店進行體育商品和衍生品的售賣,線上搭建品牌旗艦店進行商品售賣。未來市場空間,還要看如何做好內容衍生出的周邊商品和服務,最終給用戶帶來多大的價值,因為能充分利用蘇寧全國門店提供服務和內容,所以在零售端上想象空間巨大。
“我們會堅持線上和線下的零售場景構建,體育零售在蘇寧體育發展過程中帶來的收入提升也是顯而易見的,每年都在提升和增長,未來體育零售板塊帶來收入也將是蘇寧體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王冬介紹,除了消費衍生品,蘇寧還積極投入體育服務業,江蘇蘇寧足球俱樂部青訓梯隊自2016年全面組建,通過引進國米青訓教練及歐洲先進的青訓理念和訓練方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蘇寧青訓引進國米青訓資源及教體結合的特色模式,在人才培養上,蘇寧青訓涌現多名可塑之才。”
咪咕視頻運營人員對記者介紹,咪咕也在挖掘體育衍生價值,線上以視頻會員為切入點,既有針對垂直賽事忠實球迷的體育會員,也有滿足體育全量賽事觀看需求的“通看券”產品,提出暢享體育+娛樂雙重體驗服務。購券消費者除了頂級體育內容外,還可以觀看視頻平臺的影視、綜藝片庫,讓看球追劇兩不誤,大大開拓了體育消費人群規模。
“我們還通過線下合作,成為大學生體育協會3×3籃球聯賽獨家聯合運營方,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給球賽注入全新的活力,比如海選賽的全場直播,建立學生及球隊的個人空間,便于他們觀看用AI能力剪輯的比賽的短視頻,便于他們與親友分享等。”咪咕視頻運營人員表示。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