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做好“六穩”、落實“六保”,成2020年兩會的重要議題。其中,“六保”中就包含了保“糧食安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全球遭遇新冠肺炎沖擊,糧食安全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義。
我國糧食安全是否有保障?數據來說話。從糧食儲備來看,國家統計數據消息顯示,我國2019年糧食產量達13277億斤,創歷史新高;由生產前景分析,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新建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目前春播糧食進度較好,已完成八成意向面積;從運輸層面來看,全國貨運平臺滿幫大數據顯示,我國糧食相關的運輸保持穩定勢頭。
糧食運輸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糧食儲備充足度及市場反應。滿幫大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我國糧食運輸量呈現V字形走勢。1月下旬低點出現,即春節司機放假、疫情暴發重合之際,此后迅速反彈,2月上旬恢復至1月中旬水平,3月中旬即恢復至節前正常水平,4月持續攀升達到高峰后略有下降,說明儲備糧調度、采購意愿已經趨穩。
東北“糧倉”屬性凸顯
滿幫大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我國糧食發貨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別為黑龍江、吉林、河南、河北、山東,分布于東北、華中、華東,以北方平原地區為主。我國北方地區氣候、地理條件適宜,農業生產歷史悠久,為北方農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東北“糧倉”屬性凸顯。東北平原是我國最大的平原,內有三江平原、松遼平原、松遼分水嶺、遼河平原,沿河沼澤豐富,沃野千里。黑龍江耕地面積高達2.39億畝,占我國18億畝耕地紅線的13.2%,占全國現有20.23億畝耕地的11.8%。東三省雖然人口僅占全國人口的8%,但耕地面積遙遙領先于其他區域,又有較高程度的機械化作業水平加持,牢牢守護著我國糧食安全的大后方。
滿幫大數據顯示,比起糧食本身,包括肥料、農具、農藥等在內的農用物資運輸量反彈更快。保糧食安全,必須抓住春耕大好時機,才能進一步實現夏耘、秋收、冬藏。同樣在1月下旬觸底,農用物資的運輸在立春之后迅速反彈,僅用1個月的時間就回歸到春節前水平,給春耕需求提供了強勢保障。
種苗的發貨量則在3月下旬達到今年以來的高點,春播高峰正式開啟。
一年之計在于春,卡車司機群體為保障春耕使出了洪荒之力。根據滿幫平臺4月初發布的數據顯示,平臺3月貨運訂單量雖同比略有下降,但較2月增長了89.5%,其中農用物資以11.2%的占比位居發貨量首位,較去年同期增長83.2%。卡車司機在忙著供應抗疫物資、復產物資的同時,也在為保障春耕而奔忙。
春爭日,夏爭時,立夏之后,農用物資需求仍然旺盛,目前,農用物資運輸保持平穩。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今年夏季糧油播種面積保持穩定,冬小麥面積3.32億畝,比上年持平略減,冬油菜面積9200多萬畝,同比增加270萬畝。
湖北化肥發貨量居全國第一
據2019年4月滿幫發布的化肥數據報告顯示,湖北的化肥發貨量位居全國第一。經歷今春新冠“渡劫”之后,今年湖北的肥類產品依然堅挺,發貨量僅排在山東之后,占比為10%,比第三名遼寧高出3.3個百分點。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4月下旬,湖北省調度的24家磷銨生產企業中,復產企業已經達到22家。滿幫2019年化肥數據報告顯示,湖北的荊門、宜昌兩市分列當時城市發貨量的前兩位,2020年受當地復工情況影響有所下降,分列第四、第五。
湖北不僅化肥產量高,糧食產量也有保障,除供應本省之外,還有余糧銷往外省。2019年,湖北糧食總產量達2725萬噸,人均糧食產量達0.45噸。滿幫大數據顯示,湖北的稻谷麥類發貨量排全國第四。
5月20日,湖北省糧食局透露,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4月以來農民手中余糧加快銷售。從面上情況看,4月全省各類經營主體收購糧食12.8億斤,同比增加4.4億斤,增幅52%;環比增加3.8億斤,增幅42%。目前,湖北小麥已正式開鐮收割,新麥已零星上市,價格高開。
同時,湖北春耕也沒有落下腳步。據悉,湖北利用農機裝備智能化的條件,減少春耕生產人員聚集的同時也保障了耕作。
(編輯 張偉)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