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撤檔、影院關門、拍攝停滯,在疫情陰霾的籠罩下,也為院線電影按下了暫停鍵。
“我記得疫情前最后一次去電影院是去年的12月31日,到目前已經有半年沒有去過電影院了。”王女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希望疫情過后能夠有更多更有質量的影片上映,當然我目前比較期待的電影就是《唐人街探案3》了。”
毋庸置疑,疫情之下的中國電影正在經歷著巨大的沖擊,然而疫情的影響是暫時的,行業需求只會推遲,不會消失。貓眼娛樂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貓眼的一項觀眾觀影意愿調研顯示,3月份時,超過7成觀眾期待疫情后可以重返電影院,這一數據在5月份的調研中進一步上升至9成。此外,受疫情影響而撤檔的影片會擇期上映,也將加速電影行業的恢復,我們對電影市場的恢復充滿信心。”
線下影院不會被取代
3天總播放量超6億,總觀看人次1.8億,這是春節檔影片《囧媽》首次在線上播放的成績單。面對春節期間7部影片接連的撤檔,《囧媽》則選擇了通過網絡首映。線下觀影是否會逐步取代院線電影?知名文化科技投資人曹海濤給出了否定的答案。“電影院是無可取代的。無論線上發展如何,院線觀影是不會輸于線上觀影的,至少會形成50%和50%的對等關系。”他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院線觀影會給人帶來互動式的體驗,這就是為什么在電影院觀影會有沉浸式的感覺,能給人帶來精神的享受。”
實際上,電影發行早就呈現出了“流媒體”與“院線”分庭抗禮的格局。對于觀眾來說,能夠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良好的精神體驗也是他們選擇去影院觀影的關鍵因素之一。貓眼研究院的調研結果顯示,人們渴望在IMAX、杜比影院等特效廳中看一次新片,再次擁抱電影營造出的聲色世界。“一些科幻類的3D大片我會首選去電影院觀看,在影院營造的特效中,我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和前所未有的視覺享受。”王女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隨著復產復工按下了快捷鍵,影院在相關指導意見的利好政策之下也逐步“有序開放”,電影行業的黎明或將到來。“我們注意到文娛產業持續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動搖。”貓眼娛樂指出,“由于文娛產業供需兩側可以在中國境內形成閉環,因此,在海外疫情陸續爆發的情況下,文娛產業有望比其他高度依賴全球化的行業更早地迎來復蘇。”
“不過,我們仍然需要注意的是,疫情只是讓電影行業雪上加霜的因素,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曹海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解釋稱,政策層面對行業的影響將會是長期的。“曲解脫虛向實造成影視行業嚴重缺血。”
觸底回暖要靠深挖內容
推動電影全行業持續健康發展,要堅持“內容為王”,這是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國家電影局局長王曉暉在主持電影系統應對疫情工作視頻會議時所強調的。“吸引人們重回電影院的核心是什么?一定就是內容。”曹海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說,“現在電影行業亟需幾個高質量的影片來吸引觀眾去影院體驗,但目前存在的問題就是‘內容荒’。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疫情因素的影響,導致很多影片暫停拍攝;其二,是影視行業的斷層明顯,大量優質的劇本和影片沒有機會制作出來。”他建議稱,“現在的關鍵就是要把好的內容做出來,可以讓大家有去影院觀影和消費的沖動,沒有內容都是空談。”
“評分和口碑是決定我是否去影院觀看電影的關鍵因素。”王女士坦言,“內容不佳,評分過低的電影不值得我為此買單。”曹海濤也在采訪中強調稱,“現在電影行業的亂象比較多,致使很多從業人員往直播和綜藝方向發展,沒有人去往藝術性方向發展,這會對整個行業造成很大的沖擊。”
新時代證券在其研報中指出,當下,內容制作已經有序復工,線下觀影或已不遠。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迎接影院復工,貓眼娛樂升級了影院的服務解決方案、支持隔排隔座、推出“安心”系列產品功能、協助影院和觀眾做好衛生安全預防性措施、優化賣品系統等。此外,也正致力于開發更多的解決方案,幫助影院緩解現金流壓力。
冬天總會過去,春天已經到來。疫情為電影行業不僅按下了暫停鍵,還為更多的行業從業者提供了進一步冷靜思考的時間,如何創作出更優質的內容,如何吸引觀眾重回電影院,如何提高抗風險的能力,當真正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讓整個行業觸底回暖。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