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偉
自10月下旬以來,湖南多地進入晚稻收割窗口期,先后有江華、沅江、藍山、雙峰等地傳來晚稻豐收喜訊。以中聯重科、農友農機、中飛時代等上市公司不斷推出各具特色的農業裝備,鼎力支持農民增產增收。
湖南晚稻忙豐收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湖南多地了解到,湖南作為水稻生產大省,各地水稻種植情況良好,陸續進入收獲尾聲。
湖南江華是水稻種植大縣,近年來當地政府大力引導農戶種植水稻,穩定糧食產量,并給予相應的政府補貼,以提高農戶的種糧積極性。江華農業局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今年種植的晚稻面積總共有12.9萬畝,其中85%以上是優質的雜交水稻品種,經測算,今年的晚稻總產量可達到5.06萬噸,超過1億斤。”
江華種糧大戶謝暉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我們聽從農業部門建議,選擇隆平高科的雙優稻種,擴大種植面積達到513畝。今年農機設備相當給力,收割機10分鐘就可完成一畝地水稻收割,節約了我們大量人工成本和時間。”
此外,湖南沅江已進入晚稻收割尾聲,沅江晚稻播種面積超過49萬畝,已連續數年擴大播種面積。為確保豐產豐收實現顆粒歸倉,沅江農業局多方聯系農機企業,調集烘干設備做好稻谷烘干、收購工作。沅江農業局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沅江已經調集并啟動烘干設備400臺套,按照每臺套60噸的日處理能力,每天可處理稻谷2.4萬噸左右。”
湖南藍山是湖南省“煙+稻”輪作主產區,藍山農業局不僅為主產區提供優質雜交水稻種子,還安排農技人員到田間指導服務。藍山縣政府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每一穗稻谷大概有260至270粒左右,畝產量平均在1100斤至1200斤左右,比往年增產了10%到20%。我們在推廣優質稻種的同時,還積極推廣植保無人機、專業合作社收割機和其他農機具,共同促進糧食增產增收。”
湖南雙峰扶持農民水稻種植“單改雙”,推廣再生稻種植。雙峰農業局在結合當地地理條件后,沿涓水河一線規劃1萬多畝的雙季稻高產種植基地。目前,該基地已經進入晚稻收獲尾聲,預計同比去年同期將有明顯增產。
農機企業各顯神通
湖南作為水稻種植大省,一直以來鼓勵各類企業大力發展農業裝備。而各類企業依靠不斷創新推出新品,為各地晚稻收獲提供了不竭動力。
在農業機械領域,中聯重科已經深耕多年。2020年,公司加大智慧農機新品研發力度,搭載人工智能技術的收割機、大馬力拖拉機等產品持續收獲市場認可。中聯重科副總裁、中聯農機董事長兼CEO熊焰明向前來調研的投資機構表示:“農業與糧食安全是國家的根基,國家對農業更加重視,農機行業受到的支持力度空前,未來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投資機構現場觀摩中聯智慧農機(供圖:中聯重科)
在湖南農機市場中,除了中聯重科這樣的“大塊頭”之外,還有諸多以“小而美”見長的小微企業。農友農機就是湖南農機市場中較有代表性的小微企業之一。農友農機銷售總經理周一鳴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小型農機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也是一個從無序到有序的市場。市場門檻低,常有作坊主粗制濫造,以次充好,謀求短期利益。在研究了農民朋友的使用習慣和使用環境之后,我們推出了一體化碾米機、小型節能烘干機等新設備。”
除了地上作業設備之外,湖南農機市場中還有不少企業從事空中作業設備的設計開發和生產制造,將農業生產從平面作業模式推進到立體作業模式。中飛時代是其中的代表。中飛時代副總經理、事業合伙人張進軍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外界看來,我們是一家提供農業無人機的生產企業,但是我們對自己有明確定位,向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企業轉型。通過農業無人機,我們可以將農戶的需求和農藥肥料企業的產品和方案對接起來,也可以將農業局的遠景規劃和植保專家、測繪專家、顧問團隊等智庫對接起來,形成覆蓋農業產業鏈上下游的一張空中網絡。”
(編輯 張偉 喬川川)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