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偉
“雙11”期間,各大商家為促銷紛紛推出打折減免等各種優惠活動。然而,受玉米、大豆、豆粕、菜粕等主要原料價格上漲因素影響,新希望、正大、通威、正邦、贛達禽業等飼料加工企業紛紛向下游客戶和經銷商發去調價函,計劃上調生豬、禽類飼料終端價格每噸50元至100元不等。
有專家表示,由于國內養殖企業積極補充生豬產能,擴大禽類飼養規模,對飼料及原料有直接拉動效應。同時,拉尼娜現象加劇,北美地區山火頻發,持續干旱,加上受新冠疫情影響延誤農時,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大豆、玉米主要種植區播種面積減少,播種進度不及往年,庫存亦有明顯下降,預計我國飼料原料將維持高位運轉。
也有專家表示,應當多維度辯證看待飼料漲價背后的商機,隨著生豬、禽類養殖產能擴充,對應肉品價格下跌,消費者可節約剛性支出用于消費升級,利好國內市場重啟消費升級進程。
原料價格上漲飼料加工商提價傳導壓力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數據終端顯示,今年6月以來,作為飼料主要原料之一的豆粕期貨價格漲幅明顯,從6月中旬平均每噸2700元上漲至10月末平均每噸3280元,累計漲幅達到21.48%。
國內豆粕主力合約一路走高(供圖:東方財富)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數據終端顯示,豆粕價格上漲并非個例,同為飼料主要原料之一的玉米期貨價格漲幅也較為明顯,從6月中旬平均每噸2000元上漲至10月末平均每噸2600元,累計漲幅達到30.00%。
國內玉米主力合約一路走高(供圖:東方財富)
此外,大豆、豆油、菜粕、菜油等相關品種的主力合約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11月11日凌晨,美國農業部發布11月份谷物供求報告。報告將美國大豆單產從10月份預估每英畝51.9蒲式耳下調至每英畝50.7蒲式耳,將預計產量從42.68億蒲式耳下調至41.70億蒲式耳,將預計結轉庫存從2.9億蒲式耳下調至1.9億蒲式耳,將阿根廷大豆預計產量調減250萬噸為5100萬噸,預計中國大豆進口維持1億噸水平不變。該報告公布后,美國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掛牌的大豆期貨價格迅速拉升3.27%,創出近4年價格新高。
中信期貨分析師陳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本輪飼料原料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國內養殖企業積極補充生豬產能,飼料需求看高一線。其次,新冠疫情影響世界主要農作物產區,南美大豆產區未來難言樂觀。再次,拉尼娜現象日趨加劇,干旱及山火影響美國大豆收獲量,結轉庫存亦不及市場預計。在以上因素驅動下,以大豆上漲為首,市場推動豆粕、玉米、菜粕等飼料原料價格聯動上漲。”
華安證券農林牧漁首席分析師王鶯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內飼料原料市場的短期供求格局已發生明顯改變。收割季節來臨時,黑龍江等大豆、玉米主產區遭遇臺風發生倒伏,影響了大豆、玉米的產量和質量。畜禽存欄上升推動大豆、豆粕、玉米等飼料原料的需求。預計上述供求格局將對下游飼料加工企業、養殖企業構成一定壓力,同時對上游育種企業、種植企業構成一定利好。”
飼料原料輪番漲價形成連鎖反應。連日來,新希望、正大、通威、正邦、贛達禽業等企業陸續上調生豬、禽類飼料價格,向下游養殖企業傳導成本壓力。
11月初,正邦飼料、新希望先后發出調價函,將教槽料、乳豬料每噸上調100元,其他豬料每噸上調75元。隨后,通威股份、萬事興、正邦飼料、新希望先后發出調價函,將蛋雞飼料、肉雞飼料每噸上調75元,將蛋鴨飼料、肉鴨飼料、鴿子飼料、鵪鶉飼料、蛋鵝飼料、肉鵝飼料每噸上調50元,其他飼料視情況調整。
輪番調價給下游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帶來了一定壓力。湖南某地養殖戶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原本以為“雙11”來了,飼料加工企業會讓利動銷積極走貨,沒想到等來的是一張又一張的提價函。
辯證看待漲價商機有利國內市場重啟消費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養殖企業和養殖戶而言,煩心事并不只是飼料價格上漲,還有養殖產成品的價格下跌在影響著他們的利潤。惠農網行情分析師李彬彬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第45周(11月2日至11月8日),生豬、雞蛋、活雞、白條雞、蛋雞平均價格較上半年均有明顯回落。在我們的大數據行情平臺上,11月11日,豬排骨價格為每斤18元,五花肉為每斤17元,瘦肉每斤17元,后腿肉每斤17元,對比今年上半年降幅明顯。值得一提的是,第34周(8月17日至8月23日),豬苗平均價格創下每斤70.3元年度最高價,至目前已連續11周下跌。第45周,豬苗平均價格為每斤57元,較第34周平均價格累計下跌18.91%。”
對于國內飼料及肉類價格的未來走勢,UCN海產資訊編輯胡路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內受多種因素影響,飼料成本確實有所上升,但是也應看到其他積極因素,例如秘魯第二鳀魚產季配額多達278萬噸,比去年同期多出178萬噸,鳀魚大量增長將降低魚粉價格,對穩定國內飼料價格會有一定貢獻。此外,從本月開始,國內進口冷凍肉類及水產品檢驗檢疫更加嚴格,對國內肉類價格也有托舉作用。如果國內生豬、禽類零售價格持續下降,消費者可從剛性收入中拿出更多資金用于消費水產、海產,對從事水產、海產等行業的飼料加工、養殖捕撈、肉品深加工的企業而言是利好,也有利于國內市場重啟消費升級進程。”
作為湖南飼料加工龍頭企業的唐人神集團正在積極布局水產飼料市場,先后推出了淡水魚、小龍蝦、黑斑蛙等水產飼料。11月8日,唐人神集團在江蘇淮安舉辦首屆“蟹富貴”財富論壇,將依托淮安湘大開展河蟹飼料業務。會后,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成輝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江蘇河蟹產量占據了全國半壁江山,養殖面積170萬畝,成蟹飼料年需求量超過20萬噸。2019年,全國有8個省和自治區生產蟹苗,有19個省和自治區生產扣蟹和成蟹,全國河蟹飼料市場空間非常大。”
(編輯 上官夢露)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