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楠
2020年11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產業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產業藍皮書: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20)No.9》(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認為,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通常用來衡量除去所有有形生產要素以外的純技術進步的生產率的增長,是衡量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指標之一,反映了一國或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上市公司是一國的優秀、頭部企業,是一個國家相關行業優秀企業的集合,能夠最直觀地反映一國最先進的全要素生產率。
通過對2000年-2019年中國、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印度等8個國家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產率測算,報告發現,從全要素生產率的數值來看,日本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產率最高,均值為4.21,其次是法國(2.76)、韓國(2.56)、美國(2.44)、德國(2.44)、印度(2.29)、中國(2.21)和英國(1.81)。報告認為,雖然中國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產率總體水平不高,但是2000年以后卻呈現較為快速的攀升態勢,這主要與中國21世紀初期以勞動力和資本推動經濟高速發展有關,同時也反映出中國高質量發展具有顯著的成效,未來發展潛力較大。通過對比可以發現,中國、美國、日本、德國的全要素生產率總體發展態勢較好,尤其是中國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產率呈現逐年穩步上升的態勢。
從結構上看,中國高技術行業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產率在8個國家中增長速度最快,近年來與發達經濟的差距不斷縮小,尤其是2019年已經超過美國,位列第4,呈進一步上升趨勢。而在非高技術行業,中國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產率競爭優勢并不明顯,近年來總體水平較為平穩。在勞動密集型行業,發達經濟體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全要素生產率普遍偏高,中國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產率每年仍保持穩步且較快的增長,在8個國家中最具有潛力。
基于以上結論,報告建議:第一,以上市公司創新驅動發展為重要引領,為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更大的增長空間,進而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第二,以推動5G、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產業創新發展為著力點,堅持制造業基礎和創新能力為支撐,大力推動新興科技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強化內生動力,最大限度地激發上市企業的市場活力;第三,大力提升數字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發揮其對傳統經濟的引領、帶動和改造作用。
(編輯 張偉)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