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喬宇 見習記者 張曉玉
中醫藥板塊再迎利好。
7月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四部門于近日共同編制《“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設30個左右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重點提升中醫藥基礎研究、優勢病種診療、高層次人才培養、中醫藥裝備和中藥新藥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能力。
“當前,醫療衛生領域面臨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任,無論是總體服務能力的提升還是資源分布的均衡性,都依然有很大改進空間。”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出臺上述方案,對醫療衛生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明確了實施路徑。”
相關個股表現活躍
這并非中醫藥行業首次迎來政策支持。2016年以來,首個國家級中醫藥發展規劃、首部中醫藥法等政策文件相繼發布。今年6月30日,國家衛建委、國家中醫藥局、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的意見》,指導加強中醫藥工作,促進中西醫協同發展。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出臺了很多政策扶持中醫藥發展。”胡麒牧表示,“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醫藥對于新冠肺炎防治的獨特療效引起了全球醫藥界的廣泛關注,更加堅定了我們傳承、創新和發展中醫藥的信心。”
從資本市場表現來看,今年以來截至7月2日收盤,中藥指數上漲21.83%。其中,廣譽遠股價上漲194.51%,同仁堂股價上漲67.2%,九芝堂上漲36.09%,以嶺藥業上漲19.61%。
“在過往幾十年里,中西醫結合在促進醫學發展、提高疾病治療效果方面碩果頗豐。”浙商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例如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中西醫結合療法取得顯著效果;新冠疫情期間,中醫藥在疫情防治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或為推動此次政策出臺的直接原因。中西醫協同發展為中國醫藥行業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打開中醫藥行業成長天花板。
在重大歷史機遇面前,中醫藥行業上市公司正通過傳承創新擦亮金字招牌。
“在我們的研發過程中,始終遵循中醫藥學科的規律,重視理論-臨床-新藥的有機結合,這也恰恰符合當下中藥新藥審評中倡導的‘中醫理論、人用經驗、臨床研究’三結合的指導思想。”以嶺醫藥研究院中藥分院院長魏聰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魏聰表示,以嶺藥業重視守正傳承與創新發展有機結合,緊緊圍繞重大疾病和臨床需求,傳承中醫理論精華,創新發展中醫絡病理論,在處方制定方面以絡病理論為指導,兼取傳統經典方劑之長,尊古不泥古,同時在藥學、新藥評價和臨床研究中將現代實驗與中醫藥理論特色有機結合,以現代的實驗技術闡釋中醫藥的科學內涵和臨床價值。
“研發投入代表的是創新和未來,同仁堂股份正通過加大投入、鼓勵創新,推動未來新的發展周期。”同仁堂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十三五”期間,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已進入產業化實施階段,“十四五”時期,公司將繼續加大科研投入,同時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數字化,全面實施電子監管碼,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管控,做精產品。
在大品種培育層面,立足人民急慢性病用藥及適應市場需求,同仁堂圍繞核心品種,精選安宮牛黃丸、同仁牛黃清心丸、同仁烏雞白鳳丸等藥品,一方面依據產品的科技內涵、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質量控制水平和藥材資源利用率開展創新研究,另一方面積極進行營銷創新,精心培育大品種,滿足人民健康需求。
標準化評價體系亟待形成
具體來看,此次《方案》主要有五方面內容,包括建設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中醫特色重點醫院以及名醫堂工程。
“這五方面中有四項直接促進中醫服務的提升,包括軟硬件設施都將得到配套政策支持。”北京大學衛生經濟學博士代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方案》還強調了中西醫協同發展,這將為中醫藥發展帶來機遇。此外,隨著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的建設,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作用的中醫藥企業將受到更多政策支持。”
在鼎臣醫藥管理咨詢總經理史立臣看來,中醫藥在醫療體系中的角色愈加明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建立中醫服務區,推廣中醫治療手段,到2030年使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發揮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發揮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發揮核心作用。“隨著中西醫協同納入醫院考核體系,醫療機構對于中藥的使用量有望增加,這對同仁堂、云南白藥等中醫藥上市公司而言將會構成利好。”史立臣告訴記者。
史立臣同時表示,中醫藥行業要想發展,不能僅靠傳承,還要突破創新,制約中醫藥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就是缺乏標準化評價體系。“作為中醫藥上市公司,不能僅僅寄望政策利好,也應當承擔起推動中醫藥行業發展的責任。”在他看來,中醫藥上市公司應當擔負起制定中藥、中醫診斷行為及中藥材有效性的標準化評價體系的責任。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