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全國碳市場正式上線運行一個完整交易周。開市以來,碳排放配額(CEA)價格逐步攀升,市場交易量總體穩定,整體表現符合市場預期。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全國碳市場充滿信心,希望接下來能采取針對性舉措活躍市場交易,充分發揮碳市場功能,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
碳排放配額價格實現六連陽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簡稱環交所)數據顯示,上線以來,截至7月23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延續漲勢,實現“六連陽”。
7月23日,CEA收盤價為56.97元/噸,較前一日上漲2.61%。該價格較碳排放配額上線時開盤價(48元/噸)已上漲了8.97元/噸,漲幅為18.69%。
從成交看,23日當天CEA成交量為11.2萬噸,成交額為638.03萬元。上線以來,CEA累計成交量483.3萬噸,累計成交額2.5億元。
“由于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偏緊,真正的賣盤很少,所以目前碳排放配額價格的上漲預期是比較強的。”上海碳交易市場的主要設計者之一、參與研究和組建上海碳交易市場架構的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副總工程師齊康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目前,全國碳市場CEA交易分為掛牌協議交易和大宗協議交易兩種。記者梳理發現,上周僅有7月21日實現了大宗協議交易,中國石化以529萬元收購華潤10萬噸配額。
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陳志斌對記者說,從整體看,開市以來,全國碳市場運行穩健,價格穩中有升,顯示社會各界對碳市場未來充滿信心。預計未來一兩個月CEA價格會在50元/噸至60元/噸的區間運行,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三桶油”下屬電企成交積極
今年是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首批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為貫徹國家“雙碳”戰略,“三桶油”公司表現積極,旗下超過30家單位電力業務被納入了全國碳市場。
7月21日,中國石化順利完成一筆大宗協議交易。上海環交所披露的成交數據顯示,該筆交易為全國碳市場正式上線以來的首筆大宗協議交易。
據悉,中國石化下屬17家企業自備電廠納入全國碳市場,其中勝利油田、茂名石化、上海石化和中天合創等4家企業參與首日碳交易。聯合石化是中國石化碳交易業務的操作主體,統一代理系統內企業進行交易。
中國石化提出,要加快構建清潔低碳能源供給體系,加大產業、能源結構調整力度,持續開展溫室氣體減排,2025年甲烷排放強度降低50%,開發碳中和林、碳中和加油站等各具特色的碳中和模式,力爭在國家目標之前實現碳中和,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新貢獻
專家呼吁要加快推出碳衍生品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還有不少電企雖然已納入試點,但目前仍沒有在全國碳市場產生實際交易,處于觀望狀態。
湖北經濟學院低碳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孫永平對記者表示,碳市場的表現在預期范圍內。當前一些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一方面是因為納入交易的企業還不清楚配額的盈余狀況,需要對多少配額進行買賣;另一方面,不少企業是首次參與碳市場,沒有很多碳資產管理的意識和經驗,未來需要更多企業參與,價格才更具有參考性和權威性。
“目前,國家對于電力企業2020年的核查和配額調整還沒有最終完成,一些企業還不知道是需要買還是需要賣。”陳志斌說,希望有關部門能盡快完成2020年核查和配額調整。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當下亟須采取針對性舉措,進一步活躍全國碳市場。
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長、教授馬文杰對記者表示,一個有充分流動性的市場才能實現功能的有效發揮。鑒于全國碳市場在推動實現國家“雙碳”目標中所承載的重要使命,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加快碳衍生品市場建設,盡快上線碳期貨合約。同時,碳市場需要多元的市場參與者,建議盡快引入機構投資者參與交易。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