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敏
8月23日,國家組織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平臺官網發布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第2號公告以及配套文件,文件顯示,人工關節產品將于9月14日在天津啟動國家集中帶量采購,本次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產品包括初次置換人工全髖關節和初次置換人工全膝關節,髖關節產品系統首年意向采購總量305542個,膝關節產品系統231976個,帶量采購周期為2年。
據了解,涉及人工關節領域的相關A股公司包括大博醫療、三友醫療等,港股相關上市公司包括愛康醫療、春立醫療、威高股份、微創醫療等。值得一提的是,人工關節集采靴子落地,多家上市公司股價并未如藥品集采反應強烈。
廣州圓石投資醫藥首席李益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人工關節目前的市場是增量博弈,預計未來三年增長到約190億元,復合增速約17%,人工關節領域相關A股上市公司數量相對較少,賽道并不擁擠。
“此次帶量采購將加速關節類產品國產自主。目前國內關節類產品仍存在較大發展空間,過去市場長期被捷邁和強生等外資廠商主導。此次帶量采購AB類分組完全按照意向采購量劃分,沒有區分進口和國產產品。在國產關節類產品成本優勢較強的情況下,國產廠商降價意愿更強,預計未來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李益峰認為。
人工關節集采拉開帷幕
根據《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文件,本次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周期為2年,以聯盟各地區中選結果實際執行日起計算。采購周期內,醫療機構優先使用本次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產品系統,并確保完成協議采購量。在此基礎上,可按所在省份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管理有關規定,適量采購其他價格適宜的人工關節產品。
集采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以價換量”,2020年11月,心臟支架國家集采平均降價超過90%,掀起高值醫用耗材國家集采序幕。對于人工關節集采,市場關注的重點之一就是產品降價的幅度。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關節的集采早在多地已經開始執行。例如,今年2月23日,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關于公布2020年山東省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的通知》。根據該通知,初次置換人工髖關節平均降幅86.26%。
針對此次國家層面的人工關節集采,國金證券的分析報告認為,報價方式更加靈活,中標產品將帶動未中標產品降價。企業報價時要標明產品系統中每個部件的單價及伴隨服務的價格,髖關節及膝關節的競價比價價格計算方式也具體到部件,因此關節系統報價方式更加靈活。由于同一部件產品在髖關節或膝關節不同產品系統類別和產品系統中價格需要保持一致,且未中選產品系統中含有中選產品系統的部件同樣需要降價,企業的中標產品將帶動未中標產品共同降價。
對此,森瑞投資研究員田新杰向記者表示,集采產品價格下滑是有一定市場預期的,因為目前中間商價格占比比較大,但是否會傷到出廠價,這個還需要在觀察。因為這次關節的集采和仿制藥集采不一樣,相關規則也非常復雜,具體的影響還是得落地后才比較好分析。
“過去關節類產品在國內植入滲透率較低,仍有巨大提升空間,整體來看,此次方案相比于冠脈支架國采來說規則上趨于緩和,價格不再是唯一考慮因素,而且從分組入圍規則上也利好產品線豐富的頭部企業,預計不會出現產品價格大幅下跌。”李益峰表示。
帶動需求快速增長
根據中國醫師協會的數據,2018年中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43.93萬臺,植入率3.5例/萬人;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手術24.93萬臺,膝關節單髁置換手術1.12萬臺,植入率1.87例/萬人。相較于美國2014年11.64例/萬人的髖關節植入率和21.35例/萬人的膝關節植入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間。根據標點信息的數據,2019年國內關節類植入醫療器械市場規模86億元,預計到2024年有望增長到187億元,復合增速16.87%。
分析人士認為,在滲透率較低以及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的背景下,人工關節的集采將有利于國產自主。
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向記者表示,人工關節國家集采有望帶動行業需求的快速增長,一方面我國人工關節手術量一直處于低位,因此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國家集采帶來人工關節產品的價格大幅下降,有望刺激人工關節產品的滲透率提升;另一方面,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會帶動市場規模的大幅增長。目前人工關節產品的國產化率大約在35%左右,集采后在滲透率提升和潛在需求增長的雙重因素刺激下,國產關節龍頭有望快速成長。
森瑞投資研究員田新杰表示,人工關節的市場份額主要在頭部企業,但是廠商眾多,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如果集采的話是肯定是有利于國產自主化。
“集采形成殺價的原因主要是內卷和中間商利潤占比,通過集采未來會一定程度改善這兩點,同時也逼著企業去做有特點,相對壁壘高一些的產品,另外因為目前國產醫療器械很多在市場的占比中還不是很高,市場方面國產替代會是后面的一個主要的方向。”田新杰補充道。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帶來市場規模增長,集采后的產品滲透率持續提升,疊加國產自主進程不斷加快,國產關節龍頭有望快速成長。但也要考慮政策變動風險,集采降價超預期風險。投資上關注人工關節龍頭及骨科平臺型公司。”李益峰表示。
(編輯 孫倩)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