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萌
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即將結束,全國碳市場交易活躍度持續攀升。
根據生態環境部此前通知,督促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盡早完成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配額清繳,確保2021年12月15日17點前本行政區域95%的重點排放單位完成履約,12月31日17點前全部重點排放單位完成履約。
記者注意到,各地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配額清繳工作。12月7日,海南省納入全國首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7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順利完成第一個履約周期配額清繳,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履約率100%的省份。此前,海南省于11月23日完成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配額分配工作。
11月底,上海市完成本市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配額核定及清繳配額量確認工作,并率先完成配額發放。記者發現,此前,上海市碳排放企業連續八年100%完成履約。上海市碳交易試點自2013年啟動,8年來,市場運行平穩有序,交易規范透明,是全國惟一達成各履約年度均實現100%履約的試點地區。
記者查閱相關官網發現,12月2日,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完成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配額分配和履約通知書發放工作;12月3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多措并舉,全面開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第一個履約周期數據質量自查工作;12月6日,山西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召開推進碳市場履約工作部署會,推動電力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完成全國碳市場履約清繳工作。
作為履約工作最重的省份,山東省也在積極推進履約工作。據了解,首批納入全國碳排放交易的為發電行業,全國共有2162家,山東就占了330家,也是全國惟一超過300家的省份。據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言人介紹,“截至2021年11月23日,328家重點排放企業都已經完成了交易賬戶的開立工作;幫助全省共計145家企業申請CCER賬戶開立。”
12月份以來,重點排放單位積極參與交易,全國碳市場交易量持續走高,累計成交量已約29億元。截至12月3日,在累計成交額突破10億元大關不足一個月后,全國碳市場累計成交額再度突破20億元大關。根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海環交所”)數據統計,截至12月9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6940萬噸,累計成交額28.94億元。
“隨著首個履約期到來,全國碳市場市場交易活躍度有了明顯提升。但履約期碳配額價格震蕩偏弱。盡管市場成交活躍度有明顯提升,由于碳配額供給整體偏寬松,碳價仍然保持震蕩偏弱格局。”廣州期貨研究中心創新研究負責人李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李代預測,客觀上說,目前由于全國碳市場僅納入發電企業、結構較為單一,履約期結束后,短期內市場活躍度或有一定程度下降。但未來隨著鋼鐵、化工等行業的更多控排主體納入,疊加引入機構投資者為市場提供更多流動性,全國碳市場有望持續保持較高的活躍度,且運行將更為平穩。
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有望再擴容。11月底,在第五屆全球科技創新大會上,上海環交所董事長賴曉明在談及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時表示,按照主管部門的總體部署,積極推進行業覆蓋范圍的擴大?,F在是電力行業,明年可能還會增加2個行業到3個行業,爭取在“十四五”期間把所有八大控排行業都納入全國碳市場。
“全國碳市場擴容既是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長期趨勢,也是加快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中國流通行業管理政研會數字商業推廣服務工作委員會主任劉彥對本報記者表示,碳交易市場為高能耗企業平衡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提供了新契機。企業參與碳市場交易,不僅從市場配置的角度解決了企業碳排放配額不足的問題,而且會極大地提高企業自主減排的積極性,引導企業可持續綠色發展。
(編輯 孫倩)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