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面板價格打破了業內原本“二季度或企穩”的預期,還在持續下行,甚至跌破價格底線,多家面板大廠出現業績衰退的跡象。
5月30日發布的DISCIEN《全球TV面板廠經營分析報告》顯示,從2021年12月份開始,多個面板主力廠商的TV面板業務虧損,而隨著價格的持續下行,2022年第一季度主流面板廠的TV面板業務虧損率已逼近20%。
“自去年6月以來,TV面板價格在全球通脹高企、新增產能釋放、品牌持續減量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進入了長周期的下行通道。目前,多個尺寸面板的價格已跌破現金成本,且預計今年6月份跌至史上新低。”北京迪顯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易賢兢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價格的持續下行,也促使主流面板廠商紛紛收縮產能,甚至加速行業洗牌,部分廠商逐步退出。而隨著面板成本持續下降,下游彩電企業的價格戰也已在醞釀,或將在6月份正式打響。
價格或創新低 面板廠商陸續減產
根據群智咨詢(Sigmaintell)數據,2022年4月份對比2021年6月份(上一輪價格高點)價格來看,55英寸及以下中小尺寸面板價格從高位回落50%-60%;65英寸及以上大尺寸面板價格下降35%-50%。預計到6月份,各LCDTV面板產品價格將紛紛跌破現金成本。
對于面板價格下跌的原因,群智咨詢(Sigmaintell)TV面板資深分析師李曉燕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冠疫情加上地緣沖突、通脹等因素影響,終端需求呈現超預期收縮態勢,而面板廠對LCDTV面板供應產能也并未達成有效控制,全球TV面板供需嚴重失衡,價格失速下跌。”
具體來看,不同尺寸面板的價格下跌為不同因素所致。根據奧維睿沃的數據,32英寸、43英寸面板價格波動,主要為代理商拋貨所造成的價格持續踩踏,5月份價格環比下降均為4美元,預計6月份下降約為2美元;主流50英寸面板由于電視廠商砍單,早已跌破現金成本,5月價格下降3美元,預計6月份降幅為2美元;55英寸受面板廠壓低價格出貨影響,5月份價格下降擴大至7美元,預計6月份下降4美元;而國際品牌砍單造成部分面板廠庫存陡增,致使其不得不進一步低價出貨,這也讓65英寸-75英寸面板5月份大尺寸降幅擴大至15美元-16美元,預計6月份降幅收窄至7美元-10美元左右。
“全球電視需求持續低迷,讓電視廠商保持低庫存運行,并持續砍單,這也讓面板廠不得不繼續壓低價格出貨,從而拉低整體價格。目前面板廠需要大幅度調整產能,才能扭轉供應過剩的局面。”奧維睿沃總經理陳慧告訴記者。
面對價格的持續下行,各面板廠經營壓力加大,業績衰退顯著。樂金顯示(LGD)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第一季度營業利潤為383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億元),較2021年同期下降92.67%;面板大廠友達財報顯示,第一季營收為815.3億元,較2021年第四季減少12.4%,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7%,創近五個季度以來的低點。
為了應對市場,面板廠商不得不加快業務結構調整,進一步收縮TV面板產能或直接選擇退出這一領域。
DISCIEN上述報告顯示,基于品牌減量帶來的降庫存壓力以及出于改善盈利性的考量,夏普SIO率先從4月開始下調10-15K/M投片;LGD廣州工廠則在5月開始減少20K/M投片,其P7面板廠計劃從6月開始將產能提前收縮至100K/M;而已確定退出的三星顯示SDC則在5月份下旬正式停投,惠科也暫緩了10.5代廠建廠計劃。
“越來越多的面板廠加入減產行列,收縮產能。降低成本、控制庫存、提高產業鏈效率是目前面板廠商運營的重點。”陳慧預計,“三季度如果主要面板廠能對TV面板供應形成一定控制,則TV面板價格有望止跌反彈。”
產業鏈受影響 彩電品牌低價競爭再起
面板成本占電視整機總成本的八成以上,故面板價格的波動也直接影響整機終端的零售價格。
“面板價格下跌降低了電視企業的成本,電視零售價格開始下降,在即將到來的‘618’,預計電視品牌會通過激進的價格促銷,掀起一輪低價競爭。”奧維云網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揭美娟表示。
不過,她認為,目前中國彩電市場處于存量競爭階段,惡性價格戰只能內耗,不會是企業的競爭焦點。
當下,“618”已在各大電商平臺拉開帷幕。記者注意到,彩電品牌因面板價格大幅降價,成為這輪促銷大戰的主力軍。以主流的55英寸-65英寸彩電為例,康佳、長虹、華為的多款主流機型都降價1000元-2000元不等,有的甚至降至1999元歷史最低價。
談及產業鏈企業如何理性應對次輪面板價格下跌,李曉燕認為,上游材料廠商要關注面板廠減產帶來的材料需求波動。對下游企業而言,面板價格下降到低位,一方面為品牌廠商在終端加大促銷力度提供了更多空間,另一方面,品牌應避免陷入“價格戰”的陷阱,同時在庫存上保持合理水平。
(編輯 才山丹)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