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鏈已經走出了疫情擾動下的“至暗時刻”,下半年表現能否“收復失地”?
惠譽在近期的“惠譽看中國”會議上作出預判,2022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增速有望回到4%~6%區間,其中燃油車仍難回到正增長區間,主要增長由電動車貢獻。具體而言,惠譽預計2022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量將同比增長45%~50%,達480萬輛~500萬輛,滲透率將超過20%。這一預期在各類市場機構中偏中性,較為積極的預期看到550萬輛以上。
車企生產逐步回歸正常秩序,特斯拉上海工廠、蔚來合肥工廠等產能相繼恢復到疫前水平。惠譽評級亞太地區企業研究董事楊菁表示,大部分車企會在6月開始加速生產,甚至可能在三季度淡季的時候應產盡產,補回此前損失的產量。不過,今年內出現短期區域性停產減產的風險依然存在。
供應鏈的挑戰仍未完全消除,主要來自汽車芯片短缺和動力電池漲價兩個方面。楊菁稱,目前主要MCU廠商渠道交貨時間長達52周以上,是正常時間的4倍;模擬芯片等其他類別交付時間也處于歷史高位。預計今年下半年芯片供應有望提升,但整體汽車芯片結構性短缺或將持續至2024年。
受上游碳酸鋰等原材料漲價影響,動力電池也將成本壓力向車端傳導。東吳證券研報指出,龍頭電池廠二季度起與金屬價格聯動定價,漲幅可達15%~30%;二線電池廠一季度已調價10%~20%,二季度預計繼續調漲10%~30%。由于提價效果顯現還需要時間,車企二季度的成本壓力將尤為顯著。蔚來董事長李斌在一季度財報會上表示,4月份動力電池成本達到高點,給二季度毛利率帶來挑戰。而提價的訂單基本要等到三季度才能交付,預計毛利率從第三季度開始反彈。小鵬汽車也表示提價訂單交付時間在六月下旬。
經歷了疫情干擾的教訓,原本追求全球化、高效率的供應鏈策略也在發生變化,車企傾向于增加零部件安全庫存。“在供給和價格不確定性加大的情況下,建立安全庫存的沖動會隨著供應鏈的每一環層層放大,進一步造成上游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需失衡和漲價預期。這樣的策略,除非有監管機構或者行業協會協調干預,在整個系統回歸長期正常之前可能難以發生根本性逆轉。”楊菁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需求端,近期國內車市有重回政策市的跡象。楊菁表示,相比2020年,今年國內消費者信心基本面偏弱,是否會像上一輪疫情后出現大規模反彈,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中央和地方連續出臺刺激汽車消費政策,中央層面部分乘用車購置稅減半,優惠范圍拓寬到2.0升以下車型;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也持續開展;地方層面刺激政策以限時補貼、放寬牌照限制為主要內容,廣州、杭州、上海、天津等城市都增加了牌照額度。
楊菁表示,購置稅政策能夠覆蓋到90%的燃油車,有助于拉動首購和換購需求;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相比往年并沒有太大亮點。地方層面,如果北京也加入放寬牌照行列,預計將在年內為市場帶來20萬輛的增量。不過,除了汽車產業規模較大的省市,大部分地方財政支持力度比較有限,而且對新能源汽車的傾斜力度不大,未來可能出現車企提供優惠來搶占市場份額。
雖然有政策加持,但車企漲價的態勢也在挑戰需求端的承受能力。新能源車企價格較為透明,年初以來調漲價格已經清晰體現。燃油車實際上也在漲價,且近期汽油價格飆升還增加了使用成本。“全球來說,缺芯造成的汽車供不應求早已推高了燃油車價格。國內的燃油車漲價,由于有4S店作為緩沖,通過減少零售折扣、配置調整等隱性的方式來實現。”楊菁稱。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