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沿市區解放街前行,從大眾街到花園路不足1公里的路段上,每隔約150米就能發現一家英語培訓機構。但隨著學科類教培“熱”的迅速降溫,如今這里持續經營的英語班只剩兩家。與之相應的是,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正在不斷涌現,無論是工作日還是節假日,路上隨處可見接送孩子的家長。
疫情、轉型、營轉非……近年來,教培行業經歷了一輪又一輪“洗牌”。尤其是去年7月《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發布,標志著教培行業一個時代的結束,同時,也意味著另一個時代的開啟。
拐點
“過去我們組織的是游戲互動主題課程,‘轉型’為藝術類之后,課程全面升級,內容設計為表演、繪畫、藝術創造等。”湯瓊玲任職的“艾思英語”,曾是一家以低齡兒童英語啟蒙為主的語言培訓機構,去年“雙減”政策出臺后,機構全面轉向藝術類培訓。湯瓊玲告訴記者,與“艾思英語”同在一條街上的其他幾家英語培訓機構,有的轉為學科類非營利性培訓機構,有的則人去樓空。
2021年,麗水教培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巨變。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雙減”把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機構分為兩類,學科類和非學科類,前者受限制范圍更大,監管全面收緊。“非營利性”成為學科類培訓監管的關鍵。“雙減”政策要求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
很快,我市學科類培訓機構就從原來的293家降至現在的42家。打開麗水市校外培訓管理平臺“麗信培”,學生家長可以方便地了解各類學科類培訓信息,進而選擇培訓機構、報名學科類培訓項目等。
如果說,“雙減”政策是引發教培行業巨變的關鍵因素,那么疫情則為教培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前一輪疫情剛結束,周五才開了一晚上的課,第二波疫情又來了,只能繼續停課。”在位于市區解放街的少兒編程機構“瑪酷機器人”,記者采訪了當班工作人員,他坦言,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對行業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記者走訪多家教培機構了解到,每當出現疫情,教培機構最早停課、最晚復課,短則半個月,長則一至兩個月,期間不能招生和消課,房租、人工等成本給很多機構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壓力。
轉型
“雙減”成為2021年度教育行業最醒目的關鍵詞。以“雙減”政策的落地為標志節點,教培行業前后形成了對比鮮明的兩極。
“‘雙減’之前,我們有380多名學生,‘雙減’之后,學生數降到了300人。”生源的流失,令湯瓊玲不得不調整師資隊伍,以降低運營成本。說到“雙減”和疫情的雙重影響,湯瓊玲舉了個直觀的例子:“以前開一個10人的試聽課,幾乎是課程時間一定下來就馬上能報滿。但是,現在試聽課的報名工作可能需要持續好幾天,如果遇到疫情,就只能暫緩,還會影響后續報名的進度。”
“雙減”政策之下,學科類培訓的生存空間變小,機構紛紛謀求轉型,這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然選擇。除了轉為非營利性機構外,轉型成為藝術、體育等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也成為很多培訓機構在“雙減”出臺之后的另一種選擇。
然而在眾多培訓賽道已成紅海的情況下,培訓機構預想的各條轉型之路是否走得順暢?
“我們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原來的課程設置就不涉及應試內容,多以游戲互動形式開展,所以我們選擇了轉型為藝術類培訓機構。但是,即使是這樣的轉型,也耗費了我們極大的精力和時間。”湯瓊玲告訴記者,機構所有老師花費長達4個月的時間,對機構所有課程教案進行了重新編輯、設計,使課程內容更富藝術性,并加入了鍛煉邏輯思維、動手能力等不同主題的表演、繪畫課程,“我們仍在不斷摸索優化課程內容,以更豐富的藝術形式提升孩子們的語言素養,滿足家長提高孩子語言存儲的訴求。”
學科類培訓的全面監管,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家長們對非學科類“興趣班”的需求提升。
每天晚飯后,在擁有美術、聲樂等多家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的三聯文體廣場里,接送孩子出入“興趣班”的家長絡繹不絕,架子鼓、吉他、古箏等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音此起彼伏。
在一家美術機構的繪畫班,十幾個孩子正在認真地聽課。正在等待孩子下課的家長張培杰告訴記者,他的兒子現在上幼兒園中班,“我們想讓他接觸了解不同的繪畫材料,培養對色彩的觀察力,增強繪畫審美修養,這既可以鍛煉孩子的眼力和耐心,對以后的學習也會有一定的幫助。”張培杰坦言,這也是一項“未來投資”,因為“現在美育教育加分成為趨勢,很多家長都想讓孩子從小在藝術素養上打個底。”
記者走訪市區多家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發現,藝術類、運動類、編程類課程明顯升溫。
新生
在剛剛過去的“六一”兒童節,麗水10家非學科教育品牌聯合推出活動,推廣參與人數超過6600人,活動鏈接頁面顯示有610余人報名。很多機構負責人表示,在疫情和“雙減”雙重影響之下,這次活動對于大多數機構來說,是一場“及時雨”。
“在這次活動后,我們已經收到了幾十人的試聽課預約,最近我們正在對暑假期間試聽進行排課。”同樣參加了本次活動的湯瓊玲告訴記者。
在教育主管部門“重拳出擊”下,教培行業的“野蠻生長”被踩了急剎車。但校外培訓機構的產生源自市場需求,政策收緊之后,家庭對教育的需求并沒有減少。
“近年來,麗水家長對于少兒體能訓練的認知和需求逐年增加。2年前,很多家長對少兒體能系統訓練還沒什么概念,需要我們進行說明解釋,而現在過來咨詢的家長多多少少都對此有所了解。‘雙減’之后,家長對美育的需求并沒有減少,只是在上課時間的選擇上會有所不同。”位于處州府城的少兒體適能機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雙減”后因周末不能開設學科類培訓班,學生時間充足,很多家長會把課程安排到周末的時間里。
“雙減”政策對校外培訓機構有了新規定,包括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周一至周五教學日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晚于20時30分,嚴禁超標超前培訓等。
因此,課后延時服務時間,成為各類教培機構爭奪的“戰場”,也成為學科類培訓機構和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爭奪的“分水嶺”。
“‘雙減’政策出來后,我們及時根據相關文件政策調整了辦學時間,現在周末、節假日的課程都取消了。”一家非營利性學科類培訓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學校已將所有學科類培訓課程調整到了周一至周五的晚上。
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到暑假了,每年的這個時間段,是培訓機構搶生源的黃金期。今年同樣如此,很多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已經推出了各種興趣班、特訓營等,其中體育、藝術類等非學科類課程仍是麗水家長眼中的“香餑餑”。
顯而易見,教培行業的新時代,正在開啟一條又一條全新的賽道。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