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用油,也無需轉化成電,國產新能源汽車技術正往新的方向實現突破。日前,動力新科、一汽解放、中國重汽和濰柴動力等上市公司集中發布各自的氫氣發動機,并進行點火等關鍵試驗。對此,多位企業高層和專家認為,在豐田等國際巨頭押注氫能車新賽道的背景下,氫氣發動機新技術的突破有助于豐富目前中國的新能源“雙碳”技術路線。
產業鏈公司集中發布氫氣發動機
7月6日,上汽集團旗下動力新科(原上柴股份)宣布公司首臺直噴式氫氣發動機在試驗認證部試驗基地點火成功。據動力新科方面介紹,該款直噴式氫氣發動機排量12.8升,設計最大馬力480馬力,采用行業領先的缸內氫氣直噴技術,熱效率高達44%。
“這款零碳排放的氫氣發動機,清潔高效是最大特點,更適合重卡市場。”動力新科有關負責人說,研發氫氣發動機符合公司一貫秉持的對澎湃動力和清潔高效的追求,標志著公司向新能源領域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6月中旬,一汽解放宣布其自主設計研發的國內首款重型商用車缸內直噴氫氣發動機成功點火并穩定運行,該氫氣發動機具有技術首創、行業首發、國際領先的特點,標志著我國氫氣直噴發動機自主研發取得重大突破。
據介紹,在效率表現方面,該重型氫氣發動機功率超過500馬力,指示熱效率突破55%,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能夠為用戶帶來更低的TCO(全生命周期總成本)和更好的時效性。一汽解放負責人透露,未來,公司將繼續深耕研發氨燃料發動機等富氫零碳動力,并應用到解放全系列商用車中,鞏固公司在商用車新能源轉型中的領先地位。
隨后,中國重汽和濰柴動力聯合發布了中國首臺商業化氫內燃機重卡“黃河高端重卡”,新車搭載濰柴動力自主開發的13L氫內燃機。濰柴動力研發人員介紹,該機型采用精準氫氣噴射控制方案,實現氫燃料靈活準確供給,可充分滿足發動機變工況需求,攻克了一批技術難題,掌握了一批原創性專利技術,實現了有效熱效率41.8%。
業內專家表示,多家產業鏈公司在一個月內不約而同地披露氫氣發動機研發成果,并且開始集中發布已經可以運行的產品,顯示該技術進一步落地使用的腳步越來越近。
氫氣發動機成新能源車新賽道
據不完全統計,隨著2022年3月氫能產業“頂層設計”的出臺,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山東、湖北等超過30個省市發布涉及氫能的規劃和政策。
業內專家表示,雖然早在100多年前,英國科學家就提出用氫為燃料的理論,即“輸入氫能、輸出動力”,但氫能目前在汽車上的應用主要分為兩條技術路線:一條是此前被資本市場關注的氫燃料電池路線;另一條則是動力新科、一汽解放、濰柴動力等近期研發的氫內燃機即氫氣發動機路線,該技術跳過了氫轉化為電的過程。
吉利商用車首席科學家劉漢如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氫氣發動機燃燒氫氣,不產生二氧化碳排放,是相對快速可靠的減排技術方案,值得發展推廣。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豐田公司已開始致力于“氫燃料發動機”的技術開發工作,且不局限于卡車等商用車,豐田已經計劃在以豐田卡羅拉運動版為基礎的賽車上搭載氫燃料發動機。豐田有關人士介紹,豐田的氫燃料發動機是以汽油發動機為基礎,改變燃料供應系統和噴射系統,豐田將在賽車運動的嚴苛條件下,打磨氫燃料發動機的性能。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近期相關中國公司氫氣發動機的發布,為商用車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是應對新一輪產業變革的強有力的措施,也是踐行“雙碳”目標,適應汽車產業發展格局的正確選擇。
新技術路線困難和機遇并存
繼純電動和混動等新能源車后,氫能汽車近期成為市場追逐的新熱點。6月,國富氫能和捷氫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今年上半年,氫燃料電池車產業鏈公開的大額融資事件達到10余起。與此同時,氫燃料電池車銷量也在大幅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5月,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已近10000輛,比過去5年銷量的總和還要多出1000輛左右。
業內專家表示,市場之所以對氫能汽車保持熱情的原因之一是氫氣本身是一種真正清潔的燃料,燃燒后的產物只有水,相對于純電動和混動,更加符合未來的環保要求。
在劉漢如看來,相對于此前受到市場熱捧的氫燃料電池技術路線,氫氣發動機有其特有的優勢,主要包括:氫氣發動機沒有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也沒有碳煙等化合物排放;氫氣發動機的燃燒效率高,具有較好的燃料經濟性等。
但是,對于氫氣發動機的相關爭議也不絕于耳。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表示,氫氣是一種極易燃燒的氣體,其燃燒速度極快,易回火、易爆震,這就對氫氣發動機氣缸內的點火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要求。
“搭載氫氣發動機汽車的耐久性需要經受考驗。”上汽集團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解決燃燒等技術問題后,對于氫氣發動機以及氫燃料電池的使用更大的制約因素還是在氫氣的制造、運輸、存儲、成本上,這并非單一企業能夠解決,需要依靠相關部門來統籌規劃,讓制氫、儲氫、運輸氫成為一條規模化的成熟產業鏈,降低各環節的成本。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