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姚堯
光伏硅料價格正不斷刷新歷史。根據生意社公布的最新價格,多晶硅價格自2022年1月份起不斷上漲,至7月18日已上漲到27.5萬元/噸,持續打破2020年6月份生意社有數據統計以來的最高價。
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多晶硅市場發展潛力是毋庸置疑的。價格上漲一方面是受需求拉動,另一方面也疊加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因素,當然也有投機的成分在發揮作用。”
漲價只是多晶硅行業發展現狀的一個側面。處于“風光無限”的光伏業上游,多晶硅行業正持續受到利好政策持續加碼的正面效應影響。且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多晶硅企業已在全球逐步占據領先優勢,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業績改善明顯,業內人士普遍看好行業巨大的發展潛力。
多晶硅產業
受政策持續加持
金鼎資產董事長龍灝對《證券日報》記者說:“多晶硅原材料價格上漲也是重要原因。三氯氫硅是多晶硅合成的重要原料,近年持續緊缺,隨著三氯氫硅與金屬硅價格持續共振走高,引發多晶硅產品價格持續上漲。當然從需求端角度看,多晶硅是光伏組件的重要組成部分,下游光伏需求拉動及能耗雙控政策也是推高多晶硅價格的重要原因。”
“國內各項利好政策不斷加碼,以及2022年以來歐美市場新能源加速替代傳統能源,使得全球光伏裝機需求持續超預期也是推高多晶硅價格的重要原因。”廣州市萬隆證券咨詢顧問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吳啟宏對記者說。
今年以來,光伏行業利好政策持續加碼。5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提出,盤活存量資產回收資金擬投入新項目建設的,優先支持綜合交通和物流樞紐、大型清潔能源基地等重點領域項目;6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將大力推進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化開發,包括統籌推進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建設;6月29日,工信部、發改委等六部門聯合發布《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提出加快推進工業用能多元化、綠色化。支持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建設工業綠色微電網,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高效熱泵、余熱余壓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體化系統開發運行,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
當光伏行業在國內如火如荼之際,地緣政治沖突引發歐洲能源危機,為改善能源依賴現狀,歐洲各國紛紛將目光轉向以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中金公司表示,根據歐洲光伏行業協會(SPE)統計,2021年歐洲實現了光伏裝機26GW,過去三年新增裝機的年化增速為26.4%;SPE預期2022年歐洲光伏裝機有望同比增長50%至39GW。預計2022年中國組件對歐洲出口將同比增長60%—100%。
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斬獲逾千億元“大單”
在多晶硅基本面持續好轉時,行業內各企業也加大了擴張增產步伐。7月18日,特變電工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在新疆已建成年產10萬噸的高純多晶硅生產基地;內蒙古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已開始逐條對生產線進行調試,預計四季度達產;準東年產20萬噸高端電子級多晶硅項目中的一期年產10萬噸的項目正在建設中。
隨著我國龍頭企業優質產能逐漸擴產增長,多晶硅行業正朝著集中度提升的有利方向發展。根據中國有色金屬硅業分會統計,2021年我國在產的多晶硅大型企業中前10家萬噸級企業產能總計達到51.3萬噸,占國內總產能的98.8%。其中,大全能源、通威股份、保利協鑫、新特能源、東方希望等5家年產能在5萬噸以上企業在2021年產能合計約44.1萬噸,占國內多晶硅總產能的85.0%。
從全球多晶硅行業整體情況,按照產量排名,2021年全球排名前五的多晶硅企業分別為大全能源、通威股份、保利協鑫、新特能源、德國瓦克,產量共計約45.2萬噸,占全球多晶硅總產量的比例達到71.6%。2021年中國多晶硅產量達到49萬噸,已經占據全球約77.3%的產量。可見,中國企業在全球多晶硅賽道上已具備相當實力。可以說中國光伏行業已基本擺脫上游晶體硅材料依賴進口的局面。
根據上市公司最新公告,在不到半個月時間內,多家多晶硅企業已斬獲逾千億元硅料合同。而良好的基本面,結合集中度較高的行業背景,令多晶硅概念板塊的業績持續改善。
7月1日晚間,雙良節能全資子公司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與通威股份旗下四家子公司簽訂了《多晶硅購銷框架協議》,合同約定2022年至2026年買方向賣方采購多晶硅料約22.25萬噸,預計采購金額約為560億元。
7月12日晚間,雙良節能公告稱,全資子公司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近期與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新特晶體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新特硅基新材料有限公司簽訂了《多晶硅戰略合作買賣協議書》,合同約定2023年至2030年買方預計向賣方采購多晶硅料20.19萬噸,預計采購金額約為584.70億元。
斬獲大單勢必增厚企業利潤,A股同花順多晶硅概念板塊企業利潤的確可圈可點。
根據上市公司最新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業績預告,截至7月19日,在多晶硅板塊27家企業中,已有15家企業公布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多氟多、大全能源、通威股份、晶澳科技、雙良節能等13家企業業績均實現預喜。以硅料龍頭企業通威股份為例,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為120億元至125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04.62%至321.48%。
龍灝表示,“當下國內多晶硅企業借助雙碳政策實現了快速擴張,硅料市場投資熱潮高漲,隨著產業的逐步集中,多晶硅企業生產能力及品質將進一步提升,技術、資金和資本等要素正向優勢企業聚集,多晶硅龍頭上市公司值得長期持有。”
價格猛漲資金涌入
難逃周期命運?
在展望多晶硅市場后續發展時,排排網財富研究部副總監劉有華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短期來看,多晶硅企業訂單非常充足,甚至出現了超簽。與此同時,因為限電減產以及三季度檢修的原因,多晶硅產量提升空間非常有限,考慮到中下游旺盛的需求,因此多晶硅緊缺的態勢有望得以延續,對多晶硅價格形成支撐,從而帶動多晶硅企業持續景氣。”
中國有色金屬硅業分會專家委副主任呂錦標的觀點則比較謹慎,他表示,“多晶硅的供應主要是企業之間以長單交易為主,零售市場供應量一直不足,這使得多晶硅價格實際上由零售交易決定,也使得多晶硅零售價格持續上升。今年第四季度,多晶硅供應增量較大,價格有望下調,但調整幅度不會太大。2023年擴建產能增量將明顯大于需求增量,硅料環節將出現產能過剩,價格將大幅下降。”
林伯強表示,“多晶硅行業盡管具有長期發展潛力,但跟其他行業一樣也有周期。”
(編輯 白寶玉 策劃 趙子強)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