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鶴 見習記者 馮雨瑤
伴隨著半年報披露季的落幕,A股中藥上市公司成績單一一揭曉。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2022年上半年73家中藥上市公司47家營收呈正增長,26家營收呈負增長;凈利潤方面,有37家呈現正增長,36家呈現負增長。從凈利潤看,中藥上市公司可謂“喜憂參半”!
“兩極分化是很正常的現象,今年整個中醫藥產業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市場需求客觀存在,但具體到每個企業,其側重點不同,市場影響力不同,甚至消費者的認知程度也不同,必然導致業績出現分化。”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證券日報》記者談道。
中藥上市公司喜憂參半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以營收增速看,73家中藥上市公司均保持兩位數增長或下降,其中營收增速最高為52.18%,最低同比下滑80.35%;凈利潤增速最高為568.10%,最低同比下滑623.82%。
不少業績下滑的上市公司在半年報中直言,因疫情影響,給公司生產經營帶來巨大壓力,具體表現為,新冠疫情下部分省市實行階段封閉式管理,醫院就診患者減少,終端訂單量下降。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醫藥制造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4萬億元,同比下降0.60%;實現利潤總額人民幣2209.5億元,同比下降27.60%。
另外,還有上市公司表示,集中帶量采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上半年業績。如有上市公司坦言,因部分產品參與帶量采購未中選,自中標結果開始執行后,該產品銷量同步出現下滑。
不過,仍有近一半中藥上市公司展現了強有力的增長韌勁。從規模看,老牌藥企的地位難以撼動。數據顯示,白云山營收、凈利潤均位列第一,分別為372.20億元、25.90億元;其次是云南白藥,營收、凈利潤分別為180.17億元、15億元;華潤三九以營收84.01億元、凈利潤14.33億元排名第三。此外,廣譽遠、東阿阿膠也以較高的凈利增速排名靠前。
有上述公司在半年報中表示,上半年因不同毛利產品的銷售占比變化及部分產品成本管理效益提升,毛利率有所提升,進而帶動盈利增加。
西南證券認為,中藥板塊業績分化明顯,行業政策邊際利好,基于產品提價、國企混改、渠道庫存三個維度,重點看好醫保免疫中藥消費品、中藥獨家基藥、中藥配方顆粒、中藥創新藥等。
中藥產業迎政策“窗口期”
近年來中醫藥正迎來政策“窗口期”。自今年2月份開始,全國多地對中醫藥的支持政策陸續落地,如《貴州省“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以建設新時代中醫藥強省為統領,貴州要構建中醫藥事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推進以苗醫藥為代表的民族醫藥快速發展;四川省委、省政府將中醫藥產業列為“5+1”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加快推動由中醫藥大省向中醫藥強省轉變。
今年6月份,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推動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為中醫藥振興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疫情發生這幾年,中醫藥產業在市場上的影響力日漸擴大,大家對于中醫藥的認同程度在提升,伴隨著政策的支持,中醫藥市場將會有比較好的發展。”江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醫藥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顯示,2016-2020年期間,中國中醫藥行業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19.4%,2020年中醫藥行業市場規模已達到28254.3億元,預計2025年中醫藥市場規模將達到48071.7億元。
面對行業未來發展,貴州百靈總經理牛民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產品矩陣仍是醫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公司將在現有17個獨家苗藥品種及167個國藥準字文號基礎上,通過‘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不斷整合市場優質產品資源,盤活藥品批文存量進而擴大產值。”
“同時,公司也正積極推動貼牌獨家品種和黃金單品培育,并協助貼牌產品在連鎖、診所、商業渠道的銷售,升級供應企業合作模式等。”牛民強調。
(編輯 上官夢露)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