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見習記者 劉霄引 張斐斐
全球人工智能競賽已經打響。3月15日凌晨,海外公司OpenAI新一代大型多模態模型GPT-4如期發布,這款產品不僅能接收文本輸入,還可以響應圖片,甚至兼具推理能力,快速的迭代能力和處理復雜問題的成熟度,讓更多的行業看到人工智能商業化的無限前景。
幾乎同時,中國企業也紛紛發布AIGC產品進展。3月16日,三六零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計劃近期推出一系列類GPT的應用產品。當日晚間,昆侖萬維回復深交所關注函稱,公司和奇點智源合作開發中國版類ChatGPT,預計今年內發布,并且會將代碼開源。
3月17日,萬得ChatGPT指數一路走高,漲幅達到5.87%,至此該指數年內累計漲幅達到57.67%。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已經開啟新一輪科技革命,那么中國企業應該如何把握住時代的脈搏?
本土化AIGC成長空間巨大
相較于ChatGPT等海外AIGC產品,市場普遍認為,中國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和數據支撐,本土化的AIGC產品成長空間巨大。
在北京數規科技中心主任劉玉書看來,中國企業在通信、計算機、互聯網、制造業等領域具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技術積累,為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撐,以及廣闊的市場應用空間。
“海外企業在技術研發上更為成熟,相較而言,國內企業在AIGC布局上具有本土優勢,國產大模型可以更好地適應中文語言和文化特點。”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中文語言大模型已經落地,類ChatGPT產品陸續推出。《證券日報》記者體驗使用了相關產品,發現普遍已經達到了GPT-2的水平,可以進行聊天、續寫、編故事、生成圖片,但語言處理和模仿能力仍與ChatGPT有1-2個代際的差距。
一覽科技創始人兼CEO羅江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全球范圍內的大模型領域,其他所有公司的技術水平都與OpenAI存在巨大差距。“我國的AI研發起步并不晚,在NLP、圖像識別、語音識別以及AIGC等領域,表現可圈可點。如果堅持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大約兩年時間,我國有望做出類GPT-3.5,甚至接近GPT-4水平的大模型。”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內一些AIGC研發公司投入不足,使得大模型很難實現復雜指令。“無論是從發展前景還是從未來布局的角度看,都不建議科技公司一窩蜂去做大模型的研發,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與產業的結合。”
場景應用處于爆發前夜
機構對AIGC產業寄予厚望。太平洋證券分析稱,AIGC在各行各業應用場景快速落地,高應用價值下AIGC有望成為數字內容創新發展的新引擎,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全新動能。獨立咨詢公司Gartner預測,2023年將有20%的內容被生成式AI所創建;2025年生成式AI產生的數據將占所有數據的10%(目前不到1%)。東吳證券預計,AIGC在內容生成中的滲透率將快速提升,應用規模快速擴增,預計2030年AIGC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元人民幣。
當前AIGC已經率先在傳媒、電商、影視、娛樂等數字化程度高、內容需求豐富的行業取得階段性發展,投資潛力也逐漸被市場認可。業內人士認為,AIGC憑借“大算力+強算法+大模型”的“基礎設施即服務”模式,或將成為賦能千行百業的新平臺,更將提供一個生態級的創業機會窗口。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AIGC帶來的不僅是內容形態和產出模式的革命,其與娛樂、醫療甚至一些工業應用場景都有結合點,交互式內容生產與垂直類賽道的深度融合,讓內容IP的價值鏈進一步延展,變現端口更加多元。”
以神州數碼為例,其自研的人工智能產品已經在內測AIGC版本。神州數碼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公司產品在數據治理、知識萃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以醫藥行業場景為例,AIGC版本的Jarvis可以自動理解相關政府部門對新品的審評補正意見,并自動從醫藥企業內部知識庫中提取相關知識,完成相關材料填寫,極大提高藥企工作效率。”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此前的決策式AI模型,是根據已有數據進行分析、判斷、預測,典型應用為內容的智能推薦(短視頻)、自動駕駛等;而生成式AI更強調學習歸納后進行演繹創造,生成全新的內容,本質是對生產力的大幅提升和創造,已催生了營銷、設計、建筑和內容領域的創造性工作,并開始在生命科學、醫療、制造、材料科學、媒體、娛樂、汽車、航空航天進行初步應用,為各個領域帶來巨大的生產力提升。
當前,三六零、攜程、愛奇藝、科大訊飛等公司都在積極推動基于AIGC技術的產品開發。產業龍頭企業積極參與應用角逐,不僅加速各行業應用與AIGC技術結合進程,還激發了資本的熱情。
中泰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冬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一級市場對AIGC公司的投資熱情明顯升溫,如人機交互機器人、智能投研、智能量化交易工具等產品具有更高的智能化水平、更清晰的商業化路徑,因此得到資本的青睞。
“AIGC帶來的是生產要素的改變,將帶領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步入全新階段,各企業將融入此類技術并結合自身場景優勢從而實現新一輪產業創新與升級。”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首席數字經濟學家陳曉華對記者表示,AIGC有望率先在傳媒、影視娛樂、數字營銷以及電商等領域取得發展,在落地進程中與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數字技術聯動發展。
智能算力需求龐大
智算時代下,企業面臨智能算力短缺、AI開發全流程復雜、AI產業落地工程化困難等諸多挑戰。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對記者表示,AIGC對于算力的需求已經在硬件領域有了體現。近期高性能GPU芯片短缺,硬件采購成本不斷上升,因此國內企業也越來越重視打造從云端訓練到終端響應的全套AI芯片生態體系。“百度、阿里等企業紛紛自建數據中心,在開發AIGC技術的同時,合作開發相關GPU芯片,就是要降低硬件采購成本,最終目的是降低算力成本。”
業內人士認為,智能算力在提升國家、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算力基礎設施方面,有‘東數西算’工程提升算力能級,頂層設計方面,由國家數據局統籌全國算力布局,我國有望逐步形成梯度錯位發展的算力供給格局,推動全國數據中心一體化發展,大幅降低算力的使用成本,也使AIGC等技術的發展不受限于高昂的算力成本。”
AIGC狂熱的背后,數據安全、數據隱私等問題也引發市場擔憂。
“AIGC既可以作為生產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用于造假。”王冬偉表示,利用AIGC技術可以偽造信息、生成相應的攻擊代碼、惡意軟件代碼、垃圾郵件等,將技術用于非法途徑。
面對新的機遇,相關領域上市公司紛紛行動起來。啟明星辰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重點加強了數據安全產品的布局,包括數據要素化安全、大數據AI安全分析、涉云網絡安全、工業數字化安全等,已經在數據安全板塊,有全生命、全周期角度的系列防護產品。信安世紀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的產品在安全上側重個人隱私、數據庫安全、傳輸安全、身份鑒別等。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