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12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以下簡稱《規范條件》),結合行業發展的新形勢,進一步提高相關技術要求,強化安全環保責任,引導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高質量發展。
動力電池,被視作新能源汽車的“動力核心”,富含鋰、鈷、鎳等珍貴金屬。其再利用價值也同樣值得關注,發展廢舊動力電池的綜合利用產業,不僅促進了資源的有效循環,更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繁榮注入了新活力。早在2016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就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19年進行了修訂,加入了梯次利用等關鍵內容。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介紹,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產業的快速發展,行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技術指標不斷提高。同時,舊版的《規范條件》援引的部分法規政策、強制性國標已經更新。此外,據有關行業協會估計,未來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年報廢量十分可觀,國務院也明確提出要做好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回收處理。結合行業發展的新形勢,工業和信息化部對舊版《規范條件》進行了修訂,優化技術指標體系,更新完善標準規范,新增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相關要求,推動行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當前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投資擴張速度偏快,部分地區已建綜合利用產能利用率不高,為引導行業有序投資、合理布局,《規范條件》對企業注冊資本、實繳資本及產能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企業注冊資本不少于1000萬元,實繳資本不少于500萬元,梯次利用產能不低于1000噸/年,再生利用產能不低于5000噸/年,此舉將推動綜合利用產業向規模化、集聚化發展。
《規范條件》還充分考慮了技術工藝水平的進步和節能低碳的發展趨勢,對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提出了更加細化的要求,新增了破碎分離環節電極粉料回收率、雜質鋁含量、雜質銅含量要求和冶煉環節能耗要求。并且新增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相關要求,明確梯次利用電池不得用于電動自行車、再生利用企業應當兼顧處理電動自行車廢鋰離子電池等要求,助力完善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袁帥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規范條件》的版本更新對行業影響深遠,它推動了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規范化和專業化,提高了回收利用率,減少了環境污染,激勵企業加大技術投入,提升處理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強了市場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它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袁帥說:“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擴張,動力電池的使用量也在不斷增加,如何有效、安全地回收處理這些廢舊電池,避免環境和健康風險,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構建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嚴格規范回收流程和處理方式,可以形成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動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綠色循環。”
在產品質量管理和企業選址方面,《規范條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企業應建立產品可追溯、責任可追究的質量保障機制,增加再生利用產品強制性標準要求,進一步提升綜合利用產品質量。同時,《規范條件》明確新建綜合利用企業應按要求進入產業園區,引導企業合理布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業內普遍認為,當前動力電池回收行業仍面臨諸多挑戰,如回收網點利用率低、技術難題待解、回收體系混亂、規范難以落實等,這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通過政策引導、技術研發和市場監管等措施,逐步解決行業痛點,推動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健康發展。
天津賽德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小勇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隨著相關規范出臺,通過設立門檻、加強資質審核等方式,淘汰技術落后、管理不善的企業,確保回收處理工作由專業、有實力的企業承擔,行業環境得到進一步規范化、標準化。同時,政策扶持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研發更先進、高效的回收技術和設備,提升行業整體水平。通過加強技術創新、規范市場準入、推動產業協同等措施,可以實現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綠色循環發展,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編輯 張鈺鵬 上官夢露)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