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硝煙四起的“價格戰”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部門與組織相繼發聲,力主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助力汽車行業穩健前行,抵制行業“內卷式”的競爭。
7月17日,中央第四指導組聚焦“綜合整治新能源汽車行業非理性競爭問題”專項工作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開展下沉調研,并與北汽集團、比亞迪集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負責同志座談交流,了解進展情況、聽取意見建議、研究工作舉措,推動解決有關難點問題。中央第四指導組組長車俊強調,要持續推進集中整治,堅持問題導向、法治思維,突出源頭治理、綜合施策,著力完善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建立健全常態化長效化治理機制,依法依規推動汽車行業規范競爭,引導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標準引領等推動產品提質、產業升級,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7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召開新能源汽車行業座談會,部署進一步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秩序工作。會議要求,行業企業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認真落實好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切實推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是加強監督檢查、二是健全長效機制、三是強化標準引領、四是加強行業自律。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安鐵成分析認為,“內卷式”競爭是多重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一方面,中國汽車產業正處于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型的階段,必然會經歷一定程度的競爭加劇、優勝劣汰,屬于轉型陣痛期無可避免的一環;另一方面,企業創新動力不足,某些灰色地帶行為缺乏直接有效的管理手段,也是市場競爭開始異化為非理性“內卷式”競爭的重要原因。
以無序價格戰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正在成為行業效益下滑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在競爭白熱化的新能源汽車領域?!蹲C券日報》記者通過線下走訪了解到,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品牌,今年以來均出現了顯著的產品降價幅度。這一方面是以舊換新政策的補貼支持,另一方面則是車企主動讓利。
某造車新勢力的銷售人員向記者透露,降價雖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消費者購買,提升產品銷量,但對老用戶的情感造成較大傷害,尤其是突然的大幅降價行為。
蔚來樂道京友會會長馬國峰對記者說:“近期,眾多車企紛紛借助車友會組織向消費者傳遞關于汽車價格變動和消費者權益情況的解讀。在無序價格戰的沖擊下,一些有意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也陷入了搖擺不定的狀態。他們或是想觀察價格趨勢是否會繼續下行,或是對過低的產品價格所反映的產品質量心存疑慮。”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696.8萬輛和693.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1.4%和40.3%,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4.3%。盡管新車銷量持續攀升,但在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行業競爭依然激烈,整體盈利水平持續承壓。從多家上市車企財報可見,盡管新能源汽車銷量屢創新高,但企業的整體利潤率普遍走低,單車利潤不斷下滑。
賽迪顧問汽車產業研究中心資深分析師姚垠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汽車產業應通過整合區域資源、明確分工協作、完善配套體系實現區域協同發展。例如,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現有汽車產業基礎雄厚的地區為核心,聚焦整車研發與制造、核心零部件如電池、芯片、智能駕駛系統等高端環節,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和人才集聚優勢,打造產業創新高地。
姚垠國說:“像上海、深圳等地可依托高校和科研機構,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研發,核心區域周邊的城市,如長三角的蘇州、寧波,珠三角的惠州、中山等地,可承擔零部件生產、物流運輸、組裝加工等環節的任務,形成與核心區域的互補協作格局。通過產業轉移和合理分工,降低核心區域的生產成本,提高整個集群的生產效率。此外,各區域還應在土地審批、稅收優惠、人才引進等政策方面加強協調,以避免惡性競爭,形成政策合力。”
23:37 | 金杯電工披露半年報 電磁線業務成... |
23:37 | 托普云農擬設立人工智能子公司 深... |
23:37 | 核心業務發力 國邦醫藥上半年凈利... |
23:37 | 小金屬相關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普遍... |
23:37 | 三大航司支持航旅縱橫開展機票直銷... |
23:37 | 山金國際擬赴港上市 持續推進全球... |
23:37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7 | 沈陽廢除8項房地產政策文件專家:... |
23:37 | 杭州7月份土拍收官偉星房產溢價28.... |
23:37 | 中國IP玩具受追捧 企業加速“出海... |
23:37 | 奧來德:闖出OLED國產路 |
23:37 | 螞蟻數科發布金融推理大模型 助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