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勤中國發布《2017年上市銀行年報業績回顧與展望》,深入分析境內外A股及/或H股上市銀行2017年的財務業績,并從專業角度闡析中國在過去一年的經濟及金融形勢概況和行業熱點話題。2017年,金融強監管和去杠桿使得中資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增速放緩甚至資產縮減,但盈利水平卻在持續改善。中國銀行業規模龐大,2017年銀行業總資產達245.78萬億元,占全部金融部門總資產的八成以上,年末上市銀行資產合計人民幣166.44萬億元,同比增幅6.84%,這是五年來首次出現個位數增長。從資產結構來看,過去五年上市銀行同業往來資產持續壓降,2017年末占比5.88%,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強監管影響,金融資產投資占比首次下降,主要是非標投資增速放緩甚至負增長所致,而貸款占比有所提升。德勤分析認為,由于宏觀經濟企穩,信貸需求旺盛,加上金融去杠桿,流動性偏緊,利好銀行息差收入,以及銀行依靠債轉股等不良資產處置方式,使信貸成本降低,預計2018年銀行業凈利潤增速將持續向好。
德勤中國金融服務行業審計及鑒證合伙人施仲輝表示:“2017年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強監管年’,監管機構出臺了多項政策規范金融行業運營,并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資管產品進行嚴格限制。當前中國銀行業強監管其實是消化過去幾年迅速擴張規模積聚的泡沫和風險,以防范由此構成的‘灰犀牛’和‘黑天鵝’隱患。”
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報告,2017年去杠桿已經取得實質成效,主要系“強監管”的直接作用,2017年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同比回落1.3%至156.9%,金融部門杠桿率則分別回落至8.4%(資產方)和4.8%(負債方)。同業資產負債自2010年來首次收縮,理財規模負增長,表外業務逐月回落。德勤認為,隨著監管政策不斷出臺,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列為整治重點,同業、理財和表外業務將延續下降態勢,中小型銀行因配置大量此類金融產品,將首當其沖。強監管使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增速大幅下降。未來這些影子銀行貸款(資產)和資金(負債)將逐漸從表外回歸表內,借款企業將回歸表內信貸、發債融資或內生發展,持續壓降杠桿率。
另一方面,2017年度在強監管的環境下,上市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明顯放緩,多家銀行非保本理財余額下降。具體來看,大型商業銀行依托網點和客群優勢,平均增速超過4%;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受監管影響較大,非保本理財余額較2016年分別降低8.77%和8.50%,平均增速首次為負;農村商業銀行也保持了平均正增速,但由2016年平均超過130%的增速降至不足30%的增速。隨著資管新規的發布,上市銀行理財業務必將向公募基金化產品轉型,未來資產負債管理、投研能力等將成為理財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德勤中國金融服務行業審計及鑒證合伙人曾浩認為:“繼續推進金融改革是防范‘明斯基’時刻的最佳辦法,而金融改革在過去一年也邁出了實質步伐,標志著金融行業正式開啟統籌協調監管的改革,旨在制定統一的監管框架和監管標準,從根本上統籌、防范和化解這兩年突出的金融體系內部風險。”
展望未來,期待國內金融市場能進一步開放,市場準入情況能大幅改善。德勤認為,外國資本的進入將給國內金融行業帶來更多競爭,這有助于減少行政干預,進而提高資產質量,無疑是鼓舞人心的消息。但與此同時,鑒于國內金融體系尚未成熟,外國投資者是否準備好注資參與仍有待觀察。雖然中國金融業并不亟需外資,但推進金融自由化將有助于轉變原先倚賴信貸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此外,《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的正式發布實施,橫跨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多個方面,核心為打破剛性兌付,金融機構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或在投資受損時墊資兌付。這意味著清理通道和穿透式監管行動的真正到來,逾102萬億元資管行業迎來巨變,銀行理財面臨轉型,這將重塑金融生態鏈,進一步壓縮影子銀行業務,使部分表外業務回歸表內,加速金融去杠桿進程。在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沖擊等因素的影響下,愈來愈多銀行借道金融科技,加速轉型發展。
此次報告的其他重點內容包括:資管新規正式出臺對銀行業將產生重大影響。銀行理財是大資管主要資金來源,2017年回落后約29.5萬億元。限制保本理財將使資金從銀行體系溢出,小型銀行因理財業務量占比高,受沖擊最大,并且資金池和期限錯配等運作手法都被明令禁止,預計2018年資管規模呈現負增長。同時,大量非標產品通道封死,可能導致其對接的實業公司資金斷流,以通道業務為主的信托、基金等機構面臨轉型,專業、風控水平高的資管機構將更具優勢和機會。
千禧一代成為新時代消費主體帶動零售業務。本年度零售業務成為多數銀行轉型戰略的重點,2015年至2017年的利潤總額增長率分別為16.95%、10.31%和19.64%,連續三年實現兩位數增長,零售金融業務利潤總額占比也不斷上升。隨著中國經濟向好,人民生活不斷富裕,逐漸成為新時代消費主體的千禧一代更加關注個性,強調體驗,渴望互動。與此同時,技術進步也催生出新的金融服務業態。這些都為未來零售金融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上市銀行主動擁抱金融科技將助力普惠金融。為其打造智能化的金融服務模式提供了更堅實的技術支持。上市銀行高度重視金融科技對轉變經營模式、拓展金融服務的驅動作用,積極擁抱金融科技領域的新技術,提升客戶體驗,打造競爭優勢。2017年上市銀行年報中多家銀行提到了金融科技方面的成就與布局,體現上市銀行進一步推動大數據、云平臺和區塊鏈等新技術與銀行業務的深度融合。此外,國務院《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將普惠金融上升至國家戰略。數字普惠金融已成為當前中國金融科技發展的主流方向,是監管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新動能(脫虛向實),更是未來傳統銀行業轉型創新的契機,從而可惠及更多“長尾客戶”,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