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作用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當前多個地區積極發力構建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并已初顯成效。為進一步發揮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專家建議加大資本金補充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發展再擔保機構,同時加強征信、銀行、擔保和財政風險代償機制的協同配合。
多地推進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
近日民營企業融資信用擴張迎來利好,但不少民營企業公司治理機制不夠完善,財務制度等方面欠規范,需要外部增信擔保機制。
“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在某種程度上擔當了民企和金融機構間的橋梁,為民企借貸融資提供信用增進,有利于減少金融機構對其還款能力的疑慮,從而推動民企信用擴張。”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與一般擔保機構相比,政策性擔保具有政策公益性質,其擔保成本比市場擔保利率低,因此企業融資成本會明顯降低。
“公共資金對超額風險的分擔機制正在逐步完善。”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民營企業一個核心問題在于實際風險較高,或會給銀行帶來更多風險、降低收入。隨著大量融資擔保機制設立,即便銀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入,也并不見得會帶動其實際承受的不良損失上升,因其相當一部分風險被政策性擔保吸收了。
當前,自上而下的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正緊鑼密鼓地建立。9月,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在京舉行揭牌暨首批合作業務集中簽約儀式,分別與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等8家省級擔保再擔保機構簽訂了再擔保業務合同,與建設銀行(6.17-0.48%)等7家商業銀行簽訂“總對總”銀擔合作協議。
深圳市財政出資設立總規模為30億元的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基金,對由深圳市融資擔保機構擔保的中小微企業貸款融資和債券融資業務進行再擔保,當發生代償時,融資擔保基金和擔保公司分別按5:5的比例分攤風險。
上海銀保監局籌備組數據顯示,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已與42家銀行簽署合作協議,累計擔保貸款額超過170億元。上海市委市政府近日發文提出,加大融資擔保力度,逐步擴大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規模至100億元,將擔保對象從中小企業擴大到民營大中型企業,提高擔保風險容忍度。
近日央行營業管理部、北京銀保監局籌備組、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等多部門聯合發文提出,北京市將設立市融資擔保基金,構建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鼓勵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積極開展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
有待進一步發揮作用
多位業內人士反映,目前來看,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在民營企業融資方面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發揮。
東部地區某股份行二級分行普惠部負責人稱,在對民營企業放貸的實際操作中,擔保機制介入仍然不夠,也很少有企業提出這方面的需求,因為一些擔保公司對客戶的要求比銀行還高,而且都不愿意給小微企業擔保,不少是為平臺公司擔保。
華東地區一位地方監管人士表示,該地區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的作用發揮還不夠,有時擔保公司對企業經營情況不了解,為減少自身承擔的風險,要求企業提供反擔保。
在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看來,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尚未完全發揮作用的原因可能包括:一是整體規模還比較小,二是政策擔保體系的定價機制、風險分擔機制以及再擔保制度等都需要進一步完善。
“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在運營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信息不對稱。”東方金誠金融業務部助理總經理李茜認為,民營企業財務及經營信息質量參差不齊,政府對民營企業實際情況了解程度有限,如果承擔過多的民營企業融資轉嫁的風險,可能導致地方政府信用受損。此外,信息不足也加大了政府對潛在風險的管控難度。
從客戶結構看,李茜表示,當前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為民營企業提供擔保的規模和比例十分有限,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的擔保對象很大比例是國有企業。從擔保公司角度講,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自身經營不規范、資本金不足、杠桿水平過高的現象較為突出,進一步制約了融資擔保體系的有效運作。
李奇霖表示,為了維持協助民企融資的可持續性,擔保公司仍需考慮擔保的風險性,因此在初期選擇時,會更傾向于選擇主體評級較高、基本面較好的民企。
需多項措施共同配合
為使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進一步發揮作用,李茜建議,應加大政策性擔保機構來自地方政府在資本金補充和風險補償方面的政策支持,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應加強銀擔合作,形成風險分擔、利率優惠、手續簡化、信息共享等權利與義務對等的銀擔合作機制。
潘向東認為,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在定價、對哪些企業提供擔保方面要堅持市場化。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要合理地介入融資市場,既不因介入不足而導致企業難以融資,也不因過度介入而導致企業逆向選擇、增加道德風險。另外,需建立完善的融資擔保法律制度,在企業信息披露、經營狀況公開、財產抵押等方面亟需建立完備的法律訴訟渠道,為政策性融資擔保機制安全運行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礎。
此外,應發展再擔保機構。潘向東表示,經濟下行壓力下,企業信用風險容易轉移給政府,發展再擔保機構可以分擔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的擔保風險,也可緩解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不愿擔保風險大的民營企業的問題。
前述華東地區監管人士稱,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還需多項措施共同配合,當前該地區開展征信、銀行、擔保和財政風險代償協同作用的機制,對企業進行評級,發放信用貸款,已取得初步成效。他建議,引領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回歸本源,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則經營,并提高擔保風險代償容忍度。另外,從解決信息不對稱的角度,需著力推進信用體系的建設。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