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中國債券正式納入首個國際主流指數還有不足十天時間,外資已“摩拳擦掌”加速配置中國債券市場。自2019年1月31日彭博正式確認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將從2019年4月起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以來,從交易量數據看,外資已開始“跑步”入場。
根據彭博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2月,境外機構參與中國債券市場更加活躍,當月債券通項下的日均交易量達64.8億元,較去年全年的日均交易量大增超80%。不僅是交易量大幅提升,境外機構購買的債券類型也發生較大變化,政策性銀行債券備受青睞。今年1~2月,境外機構持有3家政策性銀行債券的凈變動總量為607.9億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只有105億元,增長近5倍。
中國債市有望在今年納入國際主流債券指數中尋求更大實質性突破,這將為中國債市帶來大規模被動配置型境外投資者的進入,進而也撬動主動配置型境外投資者的“跟風”。除今年4月起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外,富時羅素宣布已將中國列入其旗艦指數的觀察國名單,希望能在今年9月份之前實現中國債券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有分析預計,考慮中長期效應,不僅僅是追蹤全球三大主流指數的資產對中國債券進行配置,主權財富基金等資金也會進入國內債券市場,從而在中長期內有望帶來0.5萬~1萬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未來優先考慮
將信用債納入指數
當前,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三大旗艦債券指數分別為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富時世界國債指數,以及JP摩根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債券指數。4月起,中國債券分20個月逐步被完全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后,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將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計價貨幣債券。
對于納入指數的債券選擇標準,此次初步納入的中國債券類型只有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且對券種的發行規模、存續期時長、計息方式都設有相應標準。根據截至2019年1月24日的統計數據,將有363只符合標準的中國債券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完全納入后,將在該指數54.07萬億美元的市值中占比達6.03%。
不過,彭博相關人士也表示,中國債券最終占指數市值6%的比例并非固定,只是根據現有數據測算的預估量,如果未來中國加大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發行力度,做大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市值,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的中國債券占比也會相應提高。
之所以初期選擇將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納入指數,主要是考慮到相比于公司類信用債、地方債等,當前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規模大、流動性和評級認可度相對高一些。但從長期看,更多類型的中國債券納入國際主流指數是大勢所趨。
彭博指數業務全球負責人SteveBerkley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下一步可能會優先考慮將中國的公司類信用債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初期之所以未納入公司類信用債,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目前中國的公司類信用債流動性尚需進一步提高;二是境外投資者對目前中國的公司類信用債的評級認可度不高,境外投資者更習慣參考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標普、穆迪、惠譽)的信用評級,目前已有國際評級機構獲準進入中國信用評級市場獨立開展業務,這會加速中國公司類信用債納入指數的進程。
除了公司類信用債,SteveBerkley還表示,未來也會適時考慮將地方政府債和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納入指數,但這還需要時間。“中國債券市場的變化非常快,4月1日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只是其中的一步,相信納入指數一年后市場會有很大變化。”
三方面完善債市肌理
盡管過程繁復曲折,但中國債券市場一直朝著不斷深化對外開放的大方向改革。可以肯定的是,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債券品種納入國際主流債券指數,在此之前只需要做好配套制度建設,就可靜待結果落地。
那么,從境外投資者的視角看,中國債市還有哪些配套制度機制有待完善成熟?彭博中國總裁李冰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歸根結底還是要從流動性、評級和衍生品三方面著手進一步完善中國債市的“肌理”。
具體來說,流動性的提高是場持久戰,“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我國債券市場的實質性、規范性的做市機制剛起步,今后境外投資者進入得越多,就越利于做市機制的完善。
“中國債券納入國際主流債券指數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撬動了做市機制的真正運營,給當前34家‘債券通’報價機構無法抗拒的動力積極進行雙邊報價。從而不斷完善做市機制,帶動整個債券市場流動性的改善。放眼未來2~3年,中國債券市場流動性的改善將主要依靠做市機制的成熟。”李冰稱。
現有的34家“債券通”報價機構匯集了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外資行、部分已上市城商行,以及“龍頭”券商,銀行依舊占據了絕對主力。李冰認為,大型商業銀行最具備做市的能力和資質,過去大型商業銀行在債券市場中更多是扮演投資者的角色,購買債券后多持有到期。隨著大型商業銀行以做市商的角色進入市場,債券持有到期的比例會減少,將有更多的債券在市場上循環,從而提高流動性。
在評級方面,前不久標普獲準正式進入中國開展信用評級業務,這是我國評級行業向國際接軌邁出的重要一步。但我國債券市場評級虛高已是普遍現象,國際評級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后,如何推動國內評級方法向國際靠攏備受關注。摩根大通債務資本市場中國主管謝桐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面對國際評級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如果寄望本土評級機構給出更為對標的結果,長期看可能意味著一些發債主體資質的下沉。但是這將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不是一夜之間就會發生。發行人和投資人的接受都需要過程,尤其是考慮到比如境內債券投資有相關監管規定,能否投資要看評級高低等因素。
“評級機制的改變關系著如何正確看待風險。國內評級方法與國際接軌需要小步慢跑,如果短時間內徹底改變評級機制會撼動整個市場,帶來新的風險,因此要有規律、有秩序的改變。”李冰稱。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年初透露,下一步,將繼續完善債券市場相關安排,主要從以下三方面推動進一步的對外開放。一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研究推出債券ETF等指數型產品發展;債券中央存管機構(CSD)互聯互通。二是境外投資者關心的部分制度安排,包括有效支持境外投資者的特殊結算周期需求;外匯局正研究優化境外投資者參與外匯對沖交易相關安排;財政部計劃增加2019年關鍵期限國債續發次數。三是回購和衍生產品,適時全面放開回購交易;大力推進人民幣衍生品使用。
“中國債券市場在提高流動性、改革評級機制和豐富風險對沖產品等方面正同步發展,中國債券市場的前景海闊天空。”李冰說。
17:38 | 中船應急: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 |
17:38 | 中牧股份:5月19日將舉行2024年度... |
17:38 | 中洲特材:二級市場股價波動受市場... |
17:38 | 珠江鋼琴:關于聘任公司副總經理的... |
17:37 | 神馳機電:公司目前不涉及機器人及... |
17:37 | 石頭科技:累計回購公司股份67000... |
17:37 | 蜀道裝備:公司主營業務是為客戶提... |
17:37 | 泰恩康:5月12日將舉行2024年度網... |
17:37 | 天普股份:5月16日將舉行2024年度... |
17:37 | 天味食品:4月份公司未實施回購 |
17:37 | 萬邦醫藥:5月16日將舉辦2024年年... |
17:37 | 仙琚制藥:關于收到炔雌醇環丙孕酮...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