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6月11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近期聯合印發《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將生態保護和修復領域作為金融支持的重點,建立健全生態資源融資擔保體系,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制定激勵社會資本投入生態保護和修復的政策措施,保障各類社會主體平等享受財政、土地等優惠政策的權利,鼓勵金融支持,穩定政策預期,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重大工程建設和管理,探索重大工程市場化建設、運營、管理的有效模式。
綱領性文件出爐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司長吳曉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自然資源部等部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規劃》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國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的一個綱領性文件,部署了9項重大工程和47項具體任務,對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作了系統規劃,將重大工程重點布局在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海岸帶等“三區四帶”,根據各區域的自然生態狀況、主要生態問題,研究提出了主攻方向。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周遠波表示,在今年年底前,編制《規劃》布局的9個重大工程專項建設規劃,形成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程“1+N”的規劃體系。
《規劃》明確,到2035年,通過大力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全面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全國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系統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服務功能顯著提高,生態穩定性明顯增強,自然生態系統基本實現良性循環,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基本建成,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基本滿足人民群眾需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基本繪就。森林覆蓋率達到26%,森林蓄積量達到210億立方米,天然林面積保有量穩定在2億公頃左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60%;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濕地保護率提高到60%;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5640萬公頃,75%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海洋生態惡化的狀況得到全面扭轉,自然海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占陸域國土面積18%以上,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得到全面保護。
形成資金投入合力
《規劃》提出了9項重大工程,包括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東北森林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北方防沙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南方丘陵山地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海岸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自然保護地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重大工程、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體系重大工程,明確了各項重大工程的建設思路、主要任務和重點指標,并在專欄中列出了具體任務。
《規劃》提出,按照中央和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將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作為各級財政的重點支持領域,進一步明確支出責任,切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鼓勵各地統籌多層級、多領域資金,集中開展重大工程建設,形成資金投入合力,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持續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加強監督考核。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建立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