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對外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期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疫情沖擊下,除了增加政府投資、擴大居民消費等短期政策,繼續改革開放也是穩經濟的重要舉措。《意見》圍繞提升投資便利度、簡化企業生產經營審批和條件、優化外貿外資企業經營環境、降低就業創業門檻、提升涉企服務質量和效率、優化營商環境長效機制等展開。
“支持外資外貿企業的舉措很多,《意見》中只列舉了通關、單一窗口等改革事項,因為這些是改革的當務之急。與其全面鋪開各類改革,還不如突出幾個關鍵問題,這樣效果會更好。”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推進穩投資穩外貿穩就業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較好地帶動了國內創新創業的氛圍,推動了市場主體的大幅增長。不過,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我國營商環境仍有較大改進空間。
《意見》給出了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的重點事項,部分改革還明確了時間節點,比如2020年底前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涉及的行政許可、備案、評估評審、中介服務、市政公用服務等納入線上平臺,公開辦理標準和費用。
一家商貿物流企業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年來政府一直在改善項目審批服務,他們公司新建倉儲物流項目,各項審批基本能保證在政府公示時間范圍內。但項目審批除了立項、批地、建設圖紙審批、施工許可等,中間還穿插著水土保持、水電燃氣接入、環評等多項審批,準備的材料比較多,部分審批事項可能需要企業來回跑好幾趟。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是2019年各地政府“放管服”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3月對外發文,要求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這項改革,旨在精簡審批流程,縮短項目審批時間,讓社會各類投資項目能更快落地更快見效。
這項穩投資的舉措,在2019年全面推進的基礎上,顯然還有提升空間。《意見》明確指出,要推進分級分類管理,對社會投資的小型低風險新建、改擴建項目,企業取得用地、滿足開工條件后作出相關承諾,政府部門直接發放相關證書,項目即可開工。
更寬松的“開辦企業”政策,也是近年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之一。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在長沙采訪發現,外賣平臺上不少網紅餐廳、熱門餐廳,其經營場所位于安置樓房的一層。住宅、未設立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政策上本不允許開餐館,但長沙的部分安置樓一層類似商戶底商,允許放開經營能鼓勵個體經營戶帶動相關就業,也能活躍餐飲消費。
《意見》明確,要放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登記經營場所限制,還要推進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等。
疫情沖擊下,今年部分外貿企業出口難度加大,具體支持政策也體現在《意見》中,比如支持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那些取得國際認證且標準不低于國內標準的產品,企業可作出書面承諾后直接上市銷售。
白明表示,出口企業轉內銷面臨的困難包括部分可能要先取得國內市場商標使用權,進出口產品標準存在差異,國內消費者可能也不熟悉這些品牌等。允許企業書面承諾后直接上市,這能減輕企業認證審批負擔,更好地拉近國內外市場的距離。
穩就業政策則體現在取消部分從業資格考試、促進靈活就業等方面。比如除了道路危險貨物運輸,取消其他道路貨物運輸駕駛員從業資格考試;統一失業保險轉移辦理流程,簡化失業保險申領程序;堅持放管結合,合理設定流動攤販經營場所等。
對新業態包容審慎監管
除了延續此前對新業態包容審慎監管態度,《意見》還圈出了部分重點發展的新業態,比如遠程醫療。
《意見》指出,在保證醫療安全和質量前提下,進一步放寬互聯網診療范圍,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制定公布全國統一的互聯網醫療審批標準,加快創新型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并推進臨床應用。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疫情影響下,很多居民減少出行和消費,內需提振確實需要發展新業態。境外也在推進遠程醫療,技術上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存在一定法律風險。比如區別于傳統的診所看診,遠程診療是否是醫療行為,醫生也會擔心線上診療的法律責任。部分地方有所放開,比如允許三甲醫院的醫生遠程看診,或者線上只能復診,這樣風險相對可控。
“國外有些城市搭建了專門的看診網絡,醫生在線看診、開具處方,患者憑線上處方去藥店取藥,或者委托第三方抓藥并送貨到家。現在政策只是原則性規定,要放開互聯網診療范圍,確實可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對現有醫療管理進行優化。”林江表示。
智能網聯汽車也被點名。《意見》指出,統一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功能測試標準,推動實現封閉場地測試結果全國通用互認,督促封閉場地向社會公開測試服務項目及收費標準,簡化測試通知書申領及異地換發手續,對測試通知書到期但車輛狀態未改變的無需重復測試、直接延長期限。在條件成熟的特定路段及有需求的機場、港口、園區等區域探索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
此外,圍繞公共服務領域的數據共享,《意見》指出,建立健全政府及公共服務機構數據開放共享規則,推動公共交通、路政管理、醫療衛生、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和政府部門數據有序開放。
“大數據應用提了好幾年,但是部分領域的數據共享并不充分,比如部分城市的公交、地鐵、交通主管部門數據未能共享利用。而數據共享需要規則,也需要保護個人隱私。”林江表示。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