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宇薇
7月28日,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電股份”)披露了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以下簡稱“大安項目”)進展公告。目前,該項目各生產單元均調試成功,全系統流程已全線貫通。
大安項目于2023年5月份開工,建設風電項目700兆瓦,光伏項目100兆瓦;新建一座220千伏升壓站,配套40兆瓦/80兆瓦時儲能裝置;新建制氫、儲氫及18萬噸合成氨裝置。
創四項全球之最
7月26日,大安項目試運行投產。該項目創新采用“綠氫消納綠電、綠氨消納綠氫、源網荷儲一體化”全產業鏈思路設計,首創“綠氨規模、混合制氫規模、直流微網和固態儲氫”等四項“全球之最”。
大安項目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該項目是全球最大規模的一次性投產綠色合成氨單體項目,建成一套18萬噸/年合成氨裝置,成功實現從電到氫再到氨的全產業鏈貫通,為新能源發電就地轉化提供了新的路徑;全球最大規模的堿液與PEM混合電解水制氫,36000標方/小時的堿液制氫與9600標方/小時的PEM制氫設備實現了雙技術路線耦合,兼顧規模化與靈活性,構建組合優勢;全球最大規模的直流微電網制氫,采用±10kV直流技術,實現40兆瓦新能源發電直供制氫,攻克直流離網制氫關鍵技術及裝備國產化難題,探索風光離網制氫新模式;全球最大規模的固態儲氫,建設48000標方固態儲氫裝置,完成行業首次固態儲氫大規模示范,驗證固態儲氫在可再生能源制氫領域的可行性,助力破解氫氣儲存難題。
“不僅如此,項目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氫—化’全流程柔性控制系統,通過智能化‘源荷互動’機制,破解風光發電波動性與合成氨生產穩定性的匹配難題,不僅是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更是在一體化調度、集群控制等方面完成的工業化實踐,探索出工業生產新模式。”吉電股份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吉電股份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投”)“均衡增長戰略”為指引,精準聚焦“新能源+”和綠色氫基能源雙賽道,率先打造“綠電—綠氫—綠氨”綠色發展模式,利用吉林西部豐富的風光資源發出綠電,通過電解水制氫裝置制取綠氫,再將其與空氣中的氮氣結合,在催化劑作用下合成綠氨,以廣泛應用于化工、交通及電力等領域。
構建全產業鏈新生態
作為國家電投全球唯一綠色氫基能源平臺,近年來,吉電股份實現從傳統火電企業到以新能源為核心的清潔能源上市企業的轉型跨越。與此同時,公司正加快全球市場拓展步伐,著力構建高附加值的綠色產業集群生態體系。
在大安項目投產之際,吉電股份正式發布其全球綠色氫基能源產業品牌——“氫洲Hyglobal”,大安項目為該品牌下首個實現投產的標桿項目。
遠東資信研究院創新業務部負責人陳浩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氫能產業正處于從示范培育向商業化應用過渡的關鍵階段,整體形勢向好,產業鏈實現了制氫、儲運、應用等全鏈條覆蓋。從具體應用場景來看,主要體現在交通、工業制造以及能源等領域。隨著我國氫能相關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氫能資源獲取技術路線逐漸豐富,應用場景日益廣闊,氫能產業發展得到了有力支撐。”
乘能源低碳轉型浪潮之勢,吉電股份將“新能源+”和綠色氫基能源雙賽道作為主攻方向,堅持風、光、火、氫、儲等多能互補協同,規模和效益并重,著力打造“新能源+”大基地。
在國內,吉電股份重點布局三北線、長江線、海岸線,打造綠氨、綠醇、綠航油三條產品線;在海外,重點聚焦北非中東、南美及南歐,優選布局綠色氫基能源項目。
上述吉電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高質量布局推進綠氫、綠氨、綠醇、綠航油等創新示范項目,催生新質生產力,通過新能源規模化開發和新興產業集群落地,加快形成‘兩翼齊飛、協同互濟’的產業格局,全力構建綠色氫基能源全產業鏈生態,推動綠色氫氨醇油等多元化產品在能源、化工、航運、船舶等多領域協同應用,拓展國內外市場,加快實現產品綠色溢價,全力提升國際競爭力。”
未來,吉電股份將持續做強做優做大綠色氫基能源產業,實現從“示范項目”到“規模化產業”的跨越,滾動開發大安綠氨二期、梨樹綠甲醇、綠航油等具有標桿意義的示范項目,不斷鞏固和擴大綠色氫基能源產業領先優勢,錨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實現“氫洲”系列產品全球銷售。
00:06 | 海外業務向好彰顯韌性 浙江鼎力上... |
00:06 | 吉電股份全球最大單體綠氨項目投產 |
00:06 | 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 一汽解放打響... |
00:06 | 宏鑫科技:精益鍛造技術撬動多元增... |
00:06 | 暑期檔迎來“黑馬”影片影視板塊再... |
00:06 | 國產單機游戲迎快速發展期:3A大作... |
00:06 | 人形機器人成資本寵兒 量產及商業... |
00:06 | 離境退稅政策持續優化“中國游”熱... |
00:06 | 智元機器人通用業務部總裁王闖:先... |
00:05 | 上半年保險業保費同比增長5.3% |
00:05 | 期貨私募資管規模創歷史新高 |
00:05 | 純固收類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回調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