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張淑賢
1990年,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開發開放浦東,為何啟動浦東開發開放?開發初期的情況如何?
浦東開發開放早期規劃參與者上海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資深專家楊建文,“800壯士”之一的上海久有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小龍,以及花旗中國原副行長裴奕根向證券時報記者講述了浦東開發開放初期的故事。
開發浦東早有規劃
圖紙上宏圖已成現實
1990年4月18日,浦東正式啟動開發開放,但在上海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資深專家楊建文的記憶中,浦東開發開放的規劃與研究更早。
楊建文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上世紀80年代中前期,包括深圳在內的南方幾大特區已率先對外開放,當時上海還處于計劃經濟逐步向市場化改革的階段,壓力很大;同時,上海確實也有為國家整體改革開放作出更大貢獻的想法。
“當時,上海社科院國民經濟研究所牽頭做上海城市發展戰略,大概是1983年和1984年,思考上海下一步如何走。”楊建文回憶稱,“南方特區的思路是圈一塊地,給予特殊政策,短期內迅速發展起來,上海是不是也可以沿著這一思路?”
圍繞上海城市發展戰略方向,當時曾形成四種方案,分別為“北上”“南下”“西移”和“東進”,最終跨過黃浦江開發浦東的“東進”方案成為共識。
“不過,后來發現參照南方特區的思路行不通。比如,深圳背靠香港,具有對外的通道,上海并不具備;同時,黃浦江上也不可能拉鐵絲網。”楊建文表示,“但上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老上海的發展底蘊仍在,于是聯動浦西產生了新區的概念,隨后對方案進行了細化。”
浦東開發開放具體做什么?楊建文回憶,最初的提法是商業中心、貿易中心和金融中心。上世紀80年代,具有現代經濟靈魂的金融,卻是我國的短板,因此最早明確了浦東開發要打造金融中心。同時,浦東要面向太平洋、面向全世界,需要一個對外的通道,這一通道就是貿易,金融和貿易兩大功能就確定了,這也是陸家嘴和外高橋的開發重心,金橋作為出口加工區屬于對外經濟的拓展,后來又加上張江。
1990年時,國內外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央決定打出浦東這張“王牌”,于是正式宣布開發開放浦東。
“由于前期方案都有所準備,消息宣布后,浦東改革開放整體推進比較快。”楊建文說,宣布10天后,浦東開發辦公室和浦東開發規劃研究設計院兩個班子成立,一個月不到機構掛牌成立。”
其中,浦東開發規劃研究設計院的工作看起來“模糊”,實際起到了重大作用。楊建文舉例,浦東最初500多平方公里,幾大區域如何分割、如何聯系?浦東開發不僅僅是基地和項目的開發,而是整個區域的開發,現代化和城市化同步進行,初期都要想清楚。
“墻上的規劃圖達12米高、6米寬,30年來,昔日圖紙上的一項項任務已變成了現實。”楊建文說。
“800壯士”奔赴浦東
下班后經常回不去
浦東開發開放初期,從各個崗位調了800多名人員參與浦東的開發,這批開拓者后來被稱為“800壯士”。
上海久有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小龍就是“800壯士”之一,來自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
“第一站是外高橋保稅區,當時主要是農田與蘆葦蕩,雖然是長江口一個比較寬泛的航道,但基礎設施非常差,下班后經常回不去了。”劉小龍表示,當時大家有個共同的夢想,期待通過努力改變這一現狀,前期開發主要是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港口的建設、道路的規劃開發等。
劉小龍回憶,浦東開發初期條件非常艱苦,開發公司沒錢,一度連工資也發不出。“工資就是打了個白條,蓋了個圖章,大意是‘工資還是由原單位發放’,因此1990年至1991年期間,我的工資還是高校發的。”
劉小龍說,雖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壓力,但參與浦東開發也是一種使命、一種夢想。
“1998年,中國正在爭取加入WTO,后來成為世貿組織總干事的魯杰羅在當時商務部副部長龍永圖的陪同下來外高橋保稅區考察中國的貿易環境。當時,外高橋保稅區已設立了保稅商品交易市場,魯杰羅非常吃驚,中國的開放程度遠遠超出他的想象。”劉小龍回憶。
在劉小龍看來,中國加入WTO前,針對貿易環境進行了大量的壓力測試,壓力測試的點就在浦東的外高橋保稅區。
兩棟不起眼的大樓
曾是外資行集聚地
浦東陸家嘴,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大樓對面的兩棟大樓——1995年底落成的招商局大廈和1996年初落成的船舶大廈,在當今高樓林立的陸家嘴并不起眼,甚至有些破舊,但20多年前,卻是外資銀行落戶時的首選地。
花旗中國原副行長裴奕根清楚地記得,隨著1990年4月浦東開發開放正式啟動,當年9月上海即發文允許包括外資銀行分行的外資金融機構在滬設立。“可以說,正是浦東的開發開放,外資銀行才得以在上海迅速發展。”
除在滬的“老4家”(匯豐、渣打、東亞和華僑)外資銀行分行積極開拓業務外,1991年,上海又批準8家外資銀行上海代表處升格為分行。
“開發開放之初的浦東,遍地是農田、棚戶區和工地,沒有合適的辦公樓,因此外資銀行當時均將辦公地設在了浦西。”裴奕根說。
1996年,浦東獲批成為外資銀行試點人民幣業務的區域。裴奕根說,為了試點人民幣業務,外資銀行紛紛遷至浦東。當時,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已率先于1995年6月遷至浦東陸家嘴,于是,該大樓對面的兩棟大樓招商局大廈和船舶大廈成為外資銀行的落腳地。
“船舶大廈、招商局大廈沿線的浦東南路上,當時掛滿了外資銀行的標識,這一場景被拍攝了下來,見證了外資銀行初進浦東時的情景。”裴奕根表示。
裴奕根表示,每隔5到6年,外資銀行在浦東就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中國加入WTO后,2007年,對外資銀行開放個人人民幣業務,要求以本地法人身份經營,于是不少外資銀行開始轉制。”
首批4家外資法人銀行均落戶浦東。在裴奕根看來,隨著浦東開發開放的推進,外資銀行的環球客戶紛紛入駐浦東,這些客戶需要大量資金和先進的銀行服務,外資銀行將法人行設在浦東這一中國對外開放的制高點,可謂水到渠成。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