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各省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陸續通過。“科技創新”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關鍵詞。比如,北京市提出,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上海市提出,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廣東省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建設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
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資本市場在推進科技創新過程中大有可為,因此,要加大對相關領域的支持力度,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近年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豐富完善,服務科技創新的能力不斷提升。證監會曾表示,把支持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建成優質創新資本中心,更好發揮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支持創新的功能作用,完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各類創新要素集聚,助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在中證金融研究院院長張望軍看來,資本市場對于推動科技創新具有樞紐作用。現代科技創新“始于技術,成于資本”。資本市場具有對創新要素的引領、帶動、定價、激勵及風險緩釋等方面的作用,可以為處于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在內的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型企業提供全面系統的投融資服務,推動科技創新企業成長壯大。
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創業板和科創板是一個重要的著力點。而值得關注的是,注冊制下,滬深兩市合計迎來逾千家企業的IPO申報。統計數據顯示,半年多時間,深交所累計受理543家企業創業板首發申請;自2019年3月份以來,上交所累計受理524家公司的535次科創板IPO申請。
太平洋證券首席投資顧問趙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資本市場在服務科技創新方面大有可為,比如科創板重點推薦六大領域的企業和創業板“三創四新”的定位,與其他板塊一起,為科技創新企業發展提供著強大的動力。
“之所以反復強調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還在于資本市場的發展現狀距離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要求,尚有不小差距。”上海邁柯榮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徐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比如,部分資金投資風格急功近利,投資偏好仍停留在過熱的短周期行業。
目前,我國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科技創新中心輻射源點,以19家國家級新區、21家國家自創區、169家國家高新區等各類園區為代表,以科技援疆、援藏、援青、入滇等計劃以及各類地方創新共同體為支撐、東西結合的區域協同創新格局。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0》,北京、上海、廣東科創中心引領地位凸顯,輻射帶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
北京市近期出臺的《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推動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工作方案》,圍繞科技創新的痛點難點問題,提出了15項創新舉措,破解“兩區”建設中的痛點和難點問題。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日前表示,下一步要著眼于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堅持“四個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下好“先手棋”、敢闖“無人區”,重點是“五個加快”,分別是充分發揮優勢,加快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聚焦高端產業,加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推進機制創新,加快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強化人才引領,加快構筑全球高端科技創新人才高地;打造創新共同體,加快推動長三角科技協同創新。
相關部委亦推出了一系列舉措。比如,科技部發布了《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加強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三省一市證監局的協作交流,依托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為長三角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多層次融資服務。發揮科創板對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的支持作用,鼓勵符合條件的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企業到科創板上市融資。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強做大,發揮高質量上市公司對科技創新的帶動作用。
趙歡表示,隨著資本市場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未來注冊制在全市場推行,資本市場孕育創新經濟的功能將進一步完善,在這過程中,資本市場要給科技創新在融資方面提供全面支持。
(編輯 才山丹)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