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國企潛在債務風險正成為今年多地相關部門的重頭戲。
在化解風險的同時,多地堅定推進改革,做大做強省屬國企。這些舉措和表態也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近期市場的焦慮情緒,信用債市場活躍度明顯有所提升,一二級市場情況有所改善。機構投資者也在等待國企信用的恢復,穆迪中國認為,債務風險管控對于地方國企具有正面信用影響。
多省控制債務風險做強國企
國資委3月26日發布《關于加強地方國有企業債務風險管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地方國資委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債務風險處置和防范應對,有效防范化解企業重大債務風險,堅決守住不引發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近期,河南、山東等地相關部門均對于所屬企業進行了風險篩查,并提出了各自的發展方案。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本周透露,根據監管要求,對轄區內2021年度企業債券本息兌付風險情況進行了全面系統排查。據檢查,2021年山東省共有存續期企業債券132期,債券余額為1032.05億元。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12期債券完成本息兌付任務,金額21.43億元。總的來看,企業債券募投項目運作良好,具有較高信用等級和擔保措施,能夠做到按時還本付息,基本無風險。
10日,河南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省管重點國有企業改革方案及有關工作。會議要求,國企改革在摸清底數、明晰債權債務、找準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化解矛盾的精準舉措,細致謀劃部署,精準實施推進。同時會議通過了《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改革重生方案》。
上月,山西國資運營公司下發了《關于加強省屬企業債券風險防控工作的通知》,堅決打好防范化解債券風險攻堅戰。
此外,河南等省份表示,將認真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做強做優做大省管國有企業。
正面信用有所提振
近期債務管控的諸多措施正在獲得市場認可。
穆迪中國認為,《關于加強地方國有企業債務風險管控工作的指導意見》的出臺對地方國企具有正面信用影響。穆迪報告認為,新規旨在防范地方政府的或有負債風險,對于受評地方非金融國企具有正面信用影響,因為新規要求地方政府更密切監測國企債務和杠桿。新規還將促使地方國企減少舉債擴張,并剝離高風險或低回報的非主業業務。
“此項新規是在近期一些地方國企違約之后發布的。新規要求地方國資委強化地方國企的債務管控,以防止其陷入財務困境。此外,新規要求地方政府推動違約國企實施債務重組,以挽回市場信心。”穆迪中國分析師鐘汶權在其最新報告中表示。
“短期看,最悲觀的時刻已經過去了。”不少投資者對于此次信用風波較為關注。
從一級市場發行數據看,近期信用債市場略有恢復。從近期發行市場看,整體上信用債發行量已經遠遠好于此前。Wind數據顯示,3月份信用債發行突破6.2萬億元,償還4.56萬億元,凈融資1.66萬億元。
“無論一二級市場都有所恢復,豫能化重整方案已獲批通過,對于市場信心也有提振。”一家券商的債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市場情緒仍較謹慎
上述券商負責人表示,從債券數量看確實是恢復了,但從發行主體看,普遍是AA+以上品種,低評級的寥寥無幾。發行品種也與之前正常階段有很大差異。從發行口徑看,以河南為例,如果扣除銀行發債外,實體經濟部門發行債券占比不多。
買方機構也較為謹慎。一家債券基金研究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投資者更多愿意持有高評級品種。此外,對于城投而言,配置短久期品種也是一個選擇,整體配置要縮減風險的暴露。同時,還擔心未來是否存在“緊信用”的風險。
天風證券固收分析師孫彬彬表示,3月延續了2月份相對寬松的環境,信用債收益率及信用利差均明顯收窄,且以短久期收窄的幅度最大。
今年以來,相較于產業類主體,城投債收益率下行幅度更大,3年品種產業債與城投及自身等級間收益率差異分化更明顯,這均表明產業債沖擊影響仍在,機構整體“抱團”城投,且總體以短久期高等級為主。地方國企產業債定價一度甚至接近民營企業。
鐘汶權認為,近期監管措施有益于國企信用的恢復,但是并不能立即防止違約,各地需要一定時間來強化監管。對于有兌付困難的企業,可以指導企業提前與債權人溝通債務展期處置方案,也可以借鑒央企信用保障基金模式設立地方信用保障基金。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