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0年,福建省可謂收獲滿滿,繼泉州市之后,省會福州市2020年GDP也突破萬億大關,由此,福建省擁有了兩個GDP萬億城市。
2020年,福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0020.02億元,比上年增長5.1%,正式躋身“萬億GDP俱樂部”。過去五年,福州市GDP從6197億元提高到突破萬億元,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從第13位提高到第10位;同期,福州市人均GDP從7.74萬元提高到約12.5萬元,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從第11位提高到第6位。
拉長時間維度觀察,福州的發展速度不容小覷。2010年-2020年間全國主要城市GDP增速排名中,福州以220.8%的10年增幅排名第三,僅次于貴陽與合肥。
與同在福建但制造業盛名在外的泉州相比,福州似乎低調很多。拆解萬億GDP構成可以驚喜地發現,福州數字經濟規模達4600億元,占比近一半,數字經濟為何能在福州枝繁葉茂?又是怎樣與當地實體經濟相融合?未來如何更好賦能產業升級向高質量發展?……帶著這些問題,近日,證券時報記者走進福州,與這座城市的管理者、建設者、觀察者進行了對話。
建設“三個福州”,讓傳統
產業和新興產業融合起來
證券時報記者走訪發現,以“數字福州”、“海上福州”、“平臺福州”(合稱為“三個福州”)為關鍵詞的標語在福州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建設“三個福州”的愿景,已經深入福州市民心中。
建設“三個福州”的初衷何在?
市委領導給出的答案是,“三個福州”可以為產業賦能,讓產業活起來,讓產業強起來。“數字福州”可以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海上福州”可以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平臺福州”可以構建產業發展新模式。
一些具體的的事例和數字可以給這個答案做注腳:
“數字福州”方面,連續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這里舉辦;華為、阿里、百度、京東、字節跳動、依圖科技等一批數字經濟領域龍頭企業的大項目、好項目在這里相繼落地;光電芯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商用等新興領域在這里形成數字經濟特色集聚區;數字經濟上市企業達37家:福昕軟件在PDF領域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二,新大陸科技集團是二維碼解碼芯片領域的領頭羊,博思軟件的電子憑證、票據業務在省一級市場占有率高達80%……2018年,福州數字經濟規模為2800億元,到2020年,這一數字已增長至4600億元,年均增速超過25%,占GDP比重從36%提升到超過45%。
“海上福州”方面,“振鮑1號”、“振漁1號”、“福鮑1號”的相繼建成啟用,讓福州漁業進一步邁向現代化發展;萬華化學在江陰港城經濟區打造全球MDI項目、TDI技術領先、最具競爭力的化工產業園,四大臨港產業基地打造了化工新材料、先進制造業、進出口貿易與現代物流、綠色精品鋼鐵等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通達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實際利用外資70.1億元,同比增長7.3%……2020年,福州市海洋經濟總產值已近3000億元。
“平臺福州”方面,“生鮮之王”永輝超市的1233S2B平臺為省內外企業“買全球、賣全球”提供一站式全鏈條服務;“樂紡云”為長樂區紡織化纖行業與數字化供應鏈的融合提供保障,推動長樂規上紡織企業正增長;票付通等互聯網新星與360搜索等互聯網龍頭在鼓樓金牛山互聯網產業園匯聚,平臺經濟集聚區已初現規模……2020年,平臺企業納統銷售額超過800億元。
2019年,福州市市長尤猛軍詳解福州發展路徑時指出,要把“數字福州”、“海上福州”、“平臺福州”作為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要把“三個福州”導入、滲透、運用、覆蓋到全市產業發展的全領域、全過程,用“三個福州”為產業賦能,最終構建起具有福州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隨著“三個福州”建設的不斷推進,福州的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彼此融合更加緊密。
“傳統產業高新化一直以來是我市工業經濟的重點工作,而向數字化轉型被認為是當前傳統產業實現快速升級的重要途徑。”福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福州市把兩化融合作為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深入推進。通過創新智能化數據采集技術,福耀玻璃生產效率提升30.5%;依托生產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景豐科技整個生產周期縮短了40%……目前,福州市“上云上平臺”工業企業數量超過2000家,培育了8個省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24家應用標桿企業、188個省級“互聯網+先進制造業”重點項目,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2%。
新興產業的發展在福州也多點開花:馬尾國家級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已建成三大物聯網平臺,匯聚200多家物聯網企業,聯手推進物聯網的標準制定、產品研發、技術應用等;區塊鏈經濟綜合試驗區加速打造,引領福州市區塊鏈創業活躍度躋身全國前列,截至2020年底,全市區塊鏈企業累計523家、占全省約40%;在福州軟件園,770家軟件相關科技企業落戶,技工貿總收入突破千億元,軟件產業勢頭強勁。
用好資本力量,讓金融活水
帶動產業鏈轉起來
河水蕩漾、古榕蒼勁、坊路交錯,高低錯落的屋脊讓朱紫坊的輪廓線和層次感更為豐富。它比鄰三坊七巷,曾是近代海軍名人的聚居地。2020年10月,朱紫坊基金港在朱紫坊街區開港試運行。
為什么在市中心的古建筑群做基金港項目?
“結合古厝文化特色,打造文化金融特色品牌,筑巢引鳳吸引優秀投資機構入駐,并帶來好產業、好項目落地福州”,福州市金融局的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證券時報記者。自試運營至今,朱紫坊基金港已完成基金入駐項目25個,資金規模近200億元。通過朱紫坊基金集聚區,福州亮出了將歷史與現代、文化與經濟有機融合的“府院金融”新金融名片。
近年來,福州金融業“馬力全開”,在優化資本市場生態方面下足功夫,把企業上市作為實現產業裂變升級、提升區域經濟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為優化市場生態,福州市積極爭取專業市場機構加大資源要素投入,先后與興業證券、中信證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動中金公司、招商證券、國泰君安等頭部券商建立區域投行團隊,支持滬、深交易所福建基地落地福州。創新建立“上市輔導員”制度,由券商委派保薦代表人直接下沉各縣(市)區、高新區,指導企業改制上市。同時,集中打造馬尾基金小鎮、朱紫坊基金港等特色基金集聚區,做大做強政府投資基金,吸引深創投、遠致富海、毅達資本等眾多頂尖投資機構來福州展業,充分借助資本力量助力企業騰飛。
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福州市針對性出臺《關于扶持企業上市的五條措施》支持企業上市;建立“一企一議”服務機制,協調上市后備企業在改制上市過程中遇到的涉及用地審批、權屬變更、稅費繳納、環境評價、企業注冊登記等困難問題,提供“店小二”式服務。如今年3月底剛剛科創板上市的騰景科技,福州市2017年就開始陸續為其協調解決募投項目用地、股權融資等問題,為其快速發展提供了助力。
福州市還堅持資本市場“抓早抓小”,匯聚了一批投資機構,進一步推動福州中小企業發展。海峽股權交易中心董事長兼總裁董智興向記者介紹,“我們目前為1700多家福州市中小微企業提供展示與掛牌,以及股權債權投融資服務,做好上市后備企業培育孵化。另外,臺資板建設也是我們的一個工作重點和特色,充分發揮對臺前沿省份的區域優勢,吸引臺胞臺企,探索兩岸資本市場融合新路。”
2020年,福州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2903.17億元。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福州市境內外上市公司91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48家,總市值突破1萬億元。場外掛牌交易企業81家,其中“新三板”74家,海峽股權交易中心7家,省、市重點上市后備企業272家。
福州金融業在2020年實現增加值1150.86億元,占全市第三產業比重20.48%,占全市GDP的11.49%,創歷年新高。金融組織體系更加健全,全國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省級分行全部落地,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超17000億元,貸款余額超19000億元。十三五期間,福州市與駐榕金融機構簽訂1.4萬億元戰略合作協議,累計向福州地區投放信貸資金超5100億元。
金融“活水”引進來后,如何帶動產業鏈更好運轉?
“金融和產業一定要互動發展”,一位資深城市經濟分析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這既要優化金融生態,還要做深產業研究。”
在做深產業研究方面,福州市積極聘請外部專業機構“答疑解惑”。以福州市近年來迅猛發展的光電產業為例,興業證券2019年曾為其“把脈”表示,大量優質光電企業,尤其是上市企業的集聚推動了該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指出不足:在光通訊領域、激光器領域缺乏本地下游企業。據此,興業證券提出建議,引進有龍頭示范效應的明星企業,打造垂直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以下游市場需求進一步驅動上游企業發展。
“既要有頂天立地的頭部企業,引領產業鏈集聚;也要有鋪天蓋地的小企業,構建完整的產業鏈配套”。上市公司坤彩科技董事長謝秉昆認為,“要推動產業縱深發展,一定要打造全產業鏈,這不能單純依靠園區招商、政府招商,而要以商招商、以產招商。”
“上市是招商引資、產業集聚最好的方法。一個行業沒有上市公司,就缺乏發展持續性。”興業證券總裁劉志輝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福建本土券商,興業一直在積極推進福州的龍頭企業、重點企業走向資本市場,繼而帶動整個行業發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而關于福州產業發展目前面臨的瓶頸,前述分析人士表示,“福州目前還是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而國有企業普遍資產證券化率較低,利用資本意識不強。”
按下創新“加速鍵”,讓產業集群與科技發展聯動起來
“這一次到福建來走一走,找家有代表性的企業看一看。看什么呢?創新!”這是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到福建考察調研的心聲。
位于福州市的福光股份,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調研時的重要一站。
進車間、看工藝、問銷路,習近平總書記對這家企業自主創新饒有興致。據悉,作為全國首批、福建省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福光股份在全國首創4K、8K、10K超高清鏡頭,鏡片加工精度達納米級,是全球光學鏡頭重要制造商,安防鏡頭出口量居全國第一,市場占有率居全球前三位。
習近平總書記表示,我們國家進入科技發展第一方陣要靠創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須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要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創新作為一項國策,積極鼓勵支持創新。創新不問“出身”,只要誰能為國家作貢獻就支持誰。
創新,已經按下了加速鍵。
“一定要堅持以創新為引領,而且要構建全產業鏈的可持續創新能力”。謝秉昆說,“12年前我們就開始研究行業的替代思路發展,第一條年產10萬噸氯化鈦白和10萬噸氧化鐵生產線已經開始試生產,這是坤彩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全球首套工藝認證的項目,徹底顛覆了傳統的硫酸法和氯化法工藝的生產方法和方式,具有明顯成本優勢。”持續改進生產工藝,不斷提升產品品質,保持產品的持續創新和升級換代,坤彩科技現已成為全球珠光材料行業領軍企業。
“要創新發展、持續發展。”劉志輝也提到了創新的重要性,他以興業證券為例,“在金融科技領域,公司去年與阿里云達成戰略合作,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旨在通過互聯網元素,為金融科技在證券行業注入創新活力。在綠色金融方面,集團致力于做綠色證券金融的倡導者和先行者,率先在業內設立綠色證券金融部,作為一級部門;率先成立‘碳中和行業部’,這是全市場首個響應國家‘碳中和計劃’而成立的投行行業部;搭建了投資、融資、研究、交易‘四位一體’的產品服務體系,將綠色發展理念納入集團長期發展戰略。”
“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福州高新區作為福州引領創新的“排頭兵”,搶抓福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多區疊加”機會窗口,始終堅持把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放在核心位置,推動科技創新企業集群發展。數字經濟、生物醫藥和光電三大產業項目在這里建設落地,三大產業營業收入增速均在15%以上,新興產業集群效應顯著。目前高新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521家,截至2020年底,發明專利數達2505件。
近年來,福州市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扶引大龍頭、培育大集群、發展大產業,引進落地了京東方、萬華化學、大東海冶金、申遠新材料等一批技術領先、市場競爭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迅速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培育形成紡織化纖、輕工食品、電子信息、冶金建材、機械制造等五大千億產業,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逐年提升,已突破30%。
“十四五”期間,福州市將突出創新能力建設,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制造業創新體系,推進制造業創新中心試點,力爭到2025年,全市新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達50家以上。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實施一批重大產業創新項目,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同時,加強新業態培育壯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化工新材料、海上風電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建設晉安湖、東湖、旗山湖“三創園”,打造一批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力爭到2025年,全市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35%。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