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全球主要農作物價格飆升,國際糧價顯著上漲。但受調控政策、庫存等因素影響,國內糧價漲幅明顯落后,同時,農產品資產聯動并不十分明顯。
分析人士認為,我國糧價不具備持續上漲的基礎。伴隨能源價格回落、調控預期升溫、供需改善,國際糧價上漲的動力正在弱化。農產品難以普漲,相關投資需關注結構性機會。
多因素助推國際糧價走高
自去年5月以來,國際糧價爬出谷底,并在小麥、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價格帶領下不斷走高。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最新公布的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顯示,2021年10月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為133.2點,連續第3個月上揚,為2011年7月以來的最高值,去年同期為100.9點,同比上漲32%。
該食品價格指數和CRB大宗商品價格指數長期走勢具有高度相關性。過去12年,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曾三次跌入谷底,分別是在2009年初、2016年初和2020年5月,但隨后在小麥、大豆、玉米等帶動下不斷上漲。
“這一輪國際糧價上漲始于2020年年末,其中小麥和玉米價格上漲最為顯著,自2021年年初以來,二者漲幅分別達到30%、22%。”銀河期貨油脂油料高級研究員劉博聞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從產業角度看,光大期貨農產品研究總監王娜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解釋,糧價上漲背后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天氣導致的減產預期。在小麥主產國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均出現減產預期之后,小麥需求國也在加大采購,進而增大國際小麥市場供應緊張的預期。
宏觀方面,新紀元期貨研究所所長王成強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分析,貨幣寬松、航運成本上漲等因素助長了農產品市場的買方人氣。加之農產品的能源化需求,在“能源危機”的困擾下,糧價達到近十年來高點,屬于情理之中。
農產品資產聯動受限
從國際市場看,目前從全球農業和食品巨頭邦吉集團(Bunge)的股價走勢可以看出,已經表現出本輪糧價上漲的影響。
美爾雅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張瑞昊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資產價格變化可能會較糧價波動有所遲滯但趨勢相同。“糧價變化能夠為相關資產的估值提供指導,供需偏緊格局短期內如不能有效改善,那么這種情緒可能會在股價上進一步體現。”
王娜則認為,國際糧價上漲不會一帆風順。她表示,全球農產品資產的提價現在已經引發糧食主產國和消費國的重視。如果基礎商品價格過高,必將引發政策調控力度加大,因此糧價大漲的預期會受到政策牽制。
從國內市場看,今年農產品期貨價格震蕩攀升。文華財經數據顯示,國內農產品價格指數今年以來累計漲幅14.46%。但同期代表A股農產品板塊走勢的Wind農產品指數卻下跌了2.49%。總體上,國內糧價漲勢明顯弱于國際市場,且股、期聯動較不明顯。
“農產品資產價格與糧價波動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具體影響要根據企業所處產業鏈的位置以及企業綜合發展等多因素判斷。”劉博聞解釋,產業鏈上游的企業多數受正向推動而走勢偏強,包括種業企業以及大型糧食生產集團等,但部分消費端的企業則可能受到不利因素影響,原料價格上漲會影響加工生產和養殖利潤。此外,也要考慮企業的集中度等因素。
王娜進一步分析,股票市場中,目前部分養殖類股票出現低位企穩反彈,這與生豬價格處于豬周期底部的關系很大,基礎糧食產品因為受政府管控的影響,因此上行壓力會大于工業品和金屬。
“資產價格錨定基礎資產而變動,農產品資產價格與糧價波動存在共振。農產品價格的上漲,一旦帶來相關行業、企業盈利與估值的提升,則農業股追隨相關農產品走出新行情便是水到渠成。”王成強說,近來農產品板塊股票有所異動,主要是年底防守類品種易獲資金青睞的原因。
利空因素開始出現
展望后市,多位分析師認為,國際糧價短期表現易漲難跌。王娜認為,在國際小麥市場現有供需結構的情況下,價格上行預期短期很難改變。劉博聞分析,因目前國際小麥等品種庫存較低,供應恢復至少需要一個作物年度,而需求主要體現在食用量較為恒定剛性,此輪國際糧價上漲行情可能持續至明年以后。
王成強則認為,今年10月份以來,歐洲天然氣、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格等大幅波動,意味著大宗商品牛市上漲進入末期。農產品盡管面臨拉尼娜等氣象模式的干擾,存在季節性極端天氣炒作可能,預計明年上半年追隨大宗商品整體波動,上漲動能趨向衰減和衰竭。從國內看,王成強表示,糧食關系到國計民生,我國糧價不具備大規模持續漲價的基礎。我國主糧品種進口依存度較低,國際稻、麥、玉米等糧價波動,對國內市場的傳導影響不大。
“國際糧價對國內糧食價格影響甚微,尤其對于小麥和水稻價格而言。中國小麥和水稻市場基本上自給自足,從國際市場進口量和出口量較少,與國際市場基本割裂開來。以小麥價格為例,收購價基本由國家確定,過去十年價格在2300元-2800元/噸波動,波動幅度較小,同時國儲庫存充盈,供應調節能力較強。”劉博聞說。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油籽、油脂(特別是棕櫚油)等進口依存度較高,國際價格波動的傳導影響深刻。王娜表示,國際市場對中國市場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油脂板塊,但是隨著國家對油脂拋售政策預期的增大,油價也出現高位回落的表現。
“農產品類投資機會,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側重尋找關鍵變量和驅動。2021年年末和2022年年初,油粕等農產品類期貨品種,生豬板塊龍頭股票存在季節性交易機會。”王成強說。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