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展望2022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明年的外貿形勢如何?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將來自哪幾個方面?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022年拉動我國經濟增長可以從三方面應對。
三方面應對“三重壓力”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如何應對?李湛認為,首先,政策可以適度放松,積極拉動內需,穩定市場預期。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需要注重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具體來看:一是提高財政政策強度,節奏可以適當前置。二是在貨幣政策方面,進一步的降準降息、定向結構性政策依然可期。三是在產業政策方面,應秉承先立后破原則,對房地產、互聯網、教培、高能耗等產業糾偏逐漸緩解,降低摩擦成本,使得我們經濟增長向潛在的經濟增長靠攏。四是出臺就業扶持政策,重點幫助青年群體就業、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提振低迷的消費。
其次,穩定大宗商品的供應與價格。疫情沖擊疊加全球低碳轉型加速,今年國外大宗商品價格飆漲,通脹逐漸輸入至中國,再加上國內動力煤價格也在上漲,產業鏈上游成本飆升,進而對中游產生約束,最終對制造業、實體經濟產生巨大的沖擊。需要采取一定的保供穩價措施,包括有序推進低碳轉型工作、不搞運動式減碳,合理安排產能退出與進入,規范金融市場投機行為等。
第三,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尋找經濟增長新動能,主動謀求經濟轉型。一方面在芯片等高科技領域、能源品及稀土等重要原材料領域,繼續加大研發支持力度,解決卡脖子問題。另一方面,抓住全球低碳轉型、數字化轉型的機遇,搶先發展新能源、數字經濟等產業,盡快獲得行業規則制定權和市場制高點。此外,穩健結構性改革和去杠桿,逐步釋放金融風險,為長期的經濟增長做好鋪墊。
三大動能促進明年中國經濟增長
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5.3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比2019年同期增長24%。按美元計價,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5.4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1.3%,比2019年同期增長31.9%。由此,自去年6月份起,我國外貿月度進出口總值已經連續18個月保持正增長。
李湛預計,2022年外貿增速會有所回落,但韌性依然較強,而且有望繼續拉動國內制造業投資。
“2021年我國在全球增量出口里面占了32%,尤其有一定技術含量的設備出口、制造業出口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說明中國產業鏈的可靠性、穩定性已經受到了世界的認可。”李湛分析認為,明年海外居民消費下行,但企業補庫存意愿上行,總貿易需求不會下降太多,全年全球貿易增長還能維持在5%-6%。在海外供應鏈中,機械設備、電子產品、電器電氣、金屬制品等行業的實際庫存都還較低,在這些行業的需求支持下,2022年中國的出口增速預計回落至8%左右,并帶動國內制造業投資繼續上升。
明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能在哪里?李湛表示,第一在于消費復蘇,預計社零2022年同比達到6%-7%。消費復蘇將迎來更多有利條件:首先防疫措施精準性提升,經濟成本下降。其次美國疾控中心、南非醫學會等組織對Omicron變異株已開展的研究結果顯示,Omicron變異株傳染性強,但毒性可能較弱。最后線下消費場景復蘇,線上消費蓬勃發展,居民消費傾向邊際修復。
第二在于出口繼續保持高景氣度,并拉動制造業投資。海外供應鏈尚未修復,同時企業端補庫存意愿不斷提高,中國供應鏈穩定性優勢繼續凸顯,預計2022年出口增速仍有8%。制造業投資增速預計為4%。
第三在于房地產投資回暖,預計全年增速轉正至0.1%。主要基于三個原因:商品房市場需求仍在;本輪地產投資快速下行屬于主動調控的結果,政策微調后有望扭轉市場預期;行業土地儲備充足,銷售回暖仍能帶動地產投資。
(編輯 孫倩)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