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加息可能引發全球資金流向逆轉是投資者關心的焦點話題之一,但從高盛交易員ScottRubner日前發布的報告和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數據看,全球資金依然流入新興市場股市,中國資產受青睞。
專家認為,美聯儲加息可能引發資本回流美國的影響不宜夸大,且對中國市場影響有限。在基本面更優良、性價比更高、發展潛力更大等綜合因素支撐下,中國資產將保持強勁吸引力。
不宜過度擔憂資金流向逆轉
從歷次美聯儲加息周期影響看,全球資金回流美國進而造成部分新興經濟體金融市場動蕩并不鮮見,這也成為A股市場投資者擔心的不確定性風險之一。但在不少專家看來,美聯儲此輪緊縮政策的外溢影響不宜夸大,且資金流向逆轉問題發生在部分新興經濟體身上,中國市場保持了外資凈流入。
本輪發達經濟體在量寬期間,跨境貸款和貿易融資等資金流入有限,未來我國去杠桿壓力較弱。國家外匯局數據顯示,本輪發達經濟體量寬期間,人民幣匯率總體預期平穩,2020年二季度到2021年二季度,跨境貸款和貿易融資合計增長8%,低于2009年到2013年上一輪量寬期間年均21%的增速。2021年下半年美聯儲政策調整預期增強以來,相關跨境資金變動較為平穩,未來調整壓力不大。
外資持續加倉人民幣資產是主趨勢。2017年擴大資本市場開放以來,2018年到2021年,外資累計凈增持境內債券和股票超過7000億美元,年均增速34%。即使在2018年上半年出現了中國國債收益率下行、美國國債收益率上行的情況,但外資增持中國債券的勢頭也未減弱。“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增強,這是在上一輪緊縮之后發生的新變化。”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說。
目前,歐美貨幣政策收緊的外溢影響已得到部分釋放,全球資金流向并未出現逆轉。上述高盛報告顯示,今年初至第五個交易周結束,全球股市共錄得106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今年1月,全球股市錄得842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創下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好新年開局表現,但資金流入了“全球其他地區”的股市,而不是流入美股,這是罕見的情況。
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數據同樣顯示,在截至2月2日的一周內,盡管A股春節假期休市,但全球新興市場和亞洲(日本除外)股票基金分別延續了六周和八周的資金流入態勢。在2022年的第三周,部分資金從美國股市流入新興市場股市,中國股票型基金受資金青睞。
在富國基金總經理陳戈看來,美聯儲后續的加息縮表節奏仍會受制于美國經濟、就業、通脹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發生超預期的貨幣收緊空間有限。當前,中美利差仍有一定的安全墊,即使美國市場利率水平進一步上行,也不至于造成國際套利資金大規?;亓髅绹?。
中國資產吸引力強底氣足
不少專家認為,即使面臨全球資金從新興經濟體撤出的沖擊,但由于基本面向好的確定性更強、投資的性價比更高等因素,中國資產仍將保持強大吸引力。
全球頭號對沖基金橋水基金1月底披露的信息顯示,其在海外發行的中國基金資產總值突破340億元,公司正進一步加碼布局人民幣資產。專家認為,在美聯儲加息預期下,此舉信號意義明顯,意味著中國經濟和中國資產在一定意義上具備“綠洲效應”。
看好中國資產的不止橋水基金一家。“與美股相比,我們對A股在2022年以及長期的表現都更為樂觀。”先鋒領航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王黔表示,一是估值較合理;二是2022年政策轉向穩字當頭,對A股市場有利;三是政策環境有利。
“雖然美聯儲加息可能導致資本出現回流,但在全球低回報環境下,A股長期預期回報處于全世界范圍內的較高水平,且中國市場在全球投資組合中能起到重要分散作用。”王黔說。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為,滬深300指數估值目前處于過去十年中位數略高的水平,考慮市場對2022年盈利的一致預期后的動態市盈率則處于20%分位的較低水平。
此外,當前10年期中美國債利差在80個基點左右,與前期相比有所收窄,但仍處在正常區間。更重要的是,購買境內債券的主體一半以上是境外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類機構,且在中國股票、債券被納入國際主流指數背景下,外資增配人民幣資產也從戰術配置轉變為戰略配置,不會因為利差的一時變化而改變長期投資立場。
近期,穩增長政策陸續出臺,且政策后手充足,正逐步改善企業主體預期,有望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繼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部分機構預測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達5.5%。
“貝萊德相當看好中國的股票和國債,建議國際投資者加大對中國資產的配置。”貝萊德首席中國經濟師宋宇表示,堅定看好中國資產。
改革將催生更多投資機遇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資產還源于改革的深化、開放的擴大將催生更多投資機遇,這勢必進一步增強中國資產的含金量。
中國正加速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傳統產業綠色化、智能化改造大潮涌動,工業互聯網、新能源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使得投資機遇不斷涌現。在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看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調速換擋”,經濟增長動力或迎來從傳統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的轉型,“雙碳”、新能源、新基建、數字經濟等領域有望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成為投資新機遇。
金融業高水平開放將深入推進,繼續提升外資投資便利化水平。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預計,未來互聯互通機制下的資產類型與開放方向將持續拓展。資產類型方面,除股票和債券市場外,衍生品市場的互聯互通有望深化。
中國資本市場也在深化改革,不斷增強對長期資金的吸引力。“零容忍”制度不斷完善,資本市場法治化水平大幅提升。同時,壯大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力量,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產品,持續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積極配置資本市場,長期資金“愿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正逐步形成。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的征途上,全球資金增配人民幣資產的大潮將愈加澎湃。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