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魏書光
美聯儲面對通脹“騎虎難下”,正陷入一場拉鋸戰。美國1月份數據顯示,一邊是CPI達到40年來最高點7.5%,連續9個月高于5%;另一邊卻是制造業PMI連續3個月放緩。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對此大聲疾呼,貨幣寬松、工資上漲與通貨膨脹正在相互強化,美聯儲必須加快收縮以遏制災難性的通脹來臨。只不過,這種論調在政策層面并不占主流,反而是通脹“綏靖”政策大行其道,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直持續至今,仍然普遍寄希望于今年下半年通脹觸頂回落。
面對罕見持續飆升的通脹,美聯儲早已經失去了40年前勇于加息的銳氣。連續兩個月面對7%以上的通脹壓力,其利率目標區間還維持在幾乎為零的位置上。
當下,美國最激進的投資機構對于加息的預測是今年加息7次,每次加息25個基點,年底聯邦基金利率達到1.75%~2%。這樣的加息幅度,能不能讓通脹止步,仍需觀察。畢竟,在過去22個月內,美國推出了11萬億美元的刺激措施,亂發貨幣并沒有保證穩定供應,反而造成資金炒作,通脹不斷走高。
相對于政策層面的畏葸不前,實際利率水平已經快速上升。作為全球國債市場的風向標,10年期美債收益率已突破2%,而長期負利率的德國,出現回正走勢,一口氣從去年12月初的-0.411%上漲到0.288%。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從2020年末的18.38萬億美元大幅回落至4.54萬億美元,較2021年末的11.31萬億美元下降了60%。目前,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已經降至2016年初水平。
即使是通脹水平依然較低、沒有政策緊縮壓力的日本,其國債收益率也大幅升至2015年末的水平,5年以上期限的國債收益率全部轉正,并在10日宣布將臨時購買國債以抑制利率上漲。
顯然,美聯儲和通脹之間的拉鋸戰,正在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巨大的沖擊和變數。歷史上,美聯儲連續加息,往往帶來基本面反轉,帶來經濟下行。是從云端跌落硬著陸,還是平穩落地軟著陸?這對于全球市場來說都不輕松。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